一天清晨,太阳还没有睡醒,鸟儿叽叽喳喳地歌唱,微风轻轻拂过。我与儿子并肩走在上学的路上,享受着这难得的亲子时光。我们聊起了许多话题,其中有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来自于古典老师的短视频。
一个男生遇见了一个女孩,她温柔、贤惠、漂亮、聪明,从来不发脾气,也不粘人,而且还很有钱。他们交往了一段时间,对彼此都很满意,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一天,他们去一家饭店吃饭,结账时,被告知饭店老板已经买单了。女孩一听就炸毛了,情绪非常激动,身体都在发抖。愤怒地离开了饭店。
我问儿子,你猜结果是什么?他们还会在一起吗?儿子说:“会,因为他们感情很好,女孩性格温和,偶而发一次脾气是很正常的。”
其实,第一次看到这里,我也会这么想。脾气再好的人,都会发脾气。但结果并不是这样的。
后来,他们分手了。男生知道了他们一起去吃饭的那家饭店,是女孩的前男友开的,通过女孩的反常情绪,他意识到他们没有真正地爱过。
女孩一直是在用超理智的外壳与他交往。爱一个人,才会真正地在乎对方,会愤怒,会争吵,会攻击。在激烈感情的来回激荡中,如果能兜得住这种关系,更加认识对方,理解对方,才会继续往前走。
古典老师通过感情的故事,引出了面对人生大事,如何做出抉择的观点。面对两个选择,一个很容易,一个很艰难,选择哪一个?有的人会来回纠结,举棋不定。他建议我们选择比较难的那一个。
因为难的那个选择,往往潜藏着暂时让人难以觉察的价值,它可能更有创新性,更专业,更有趣等等。它具有更独特的价值,是我们最在意,最想去做的事情。
我讲这个故事,一方面我是为了告诉儿子,与关系好的同学、朋友发生矛盾是正常的,伤心也是正常的,并不是人不对,或者是关系有问题,而是他们用心在相处,所以才会更受伤。当朋友之间发生矛盾与冲突的时候,可以多一些宽容与理解,才能让一段关系走得更远。
另一方面,我想告诉他,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我们大多数人都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是由于大脑的机制决定的,喜欢做简单的,熟悉的事情,害怕不会的,陌生的事物。
可是只做简单的事情,只会让我们不停地在舒适区里来回打转,感受不到痛,就无法更好地成长。只有做自己不会的,更有挑战的事情,才能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拓展自己的舒适区。
我还向儿子讲了我学习心理学的感受,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心理学很实用,而且并不难,我原本希望通过坚持学习心理学,更好地认识自己,活得更洒脱更快乐。
可学着,学着,越学越迷茫,是我越学越差吗?不是,而是由于对心理学的认知极其有限,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让我陷入了达克效应之中,我所了解的知识,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当我了解得更多时,就会发现,已知圈越大,未知圈就越大。
儿子最近也遇到了学习地理、生物的瓶颈,以前可以拿到满分,可最近每次考试都会发现新的问题,让他感觉越学越差,越学越难。我希望儿子可以从古典老师的故事,以及我自己的亲身体验之中,可以有所启发。
到了校门口,我目送儿子进入校园。转身去跑步,在跑步的过程中,我想到了最近日更的困惑,学习心理学很难,不能轻松地坚持。那么,如何在迎难而上之中,穿插一些做自己想做,并且不那么难的事情呢?
我想,我可以把每天听到的,看到的,让我深受启发的知识与观点,分享给儿子,不仅能让我们有更多的共同话题,而且可以不断地更新我们的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