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2的「十三聲」,觀后令人失望。借用台灣本土對作品藝術評論:是驚喜抑或是迷失?從單純賞析舞蹈的角度看,整部作品非常碎片,斷裂,更不必提缺乏一氣呵成的「高潮」。作品中突顯的尖叫,迷幻電子樂,斑斓的彩衣,可謂颠覆雲門以往的視覺美感。但既然是要突破、創新,僅靠這些可能嗎?舞者的動作雖則癫狂不羁,卻仍脫不開雲門的導引姿態,然而又少了傳統雲門的大氣磅薄和渾然天成。大概編舞者的世界觀和視野,決定了整部舞作的立意和深度。觀云門2的「十三聲」,會讓人不由聯想到林懷民先生的早期作品「九歌」。同樣有乩童,同樣是取材民間,意圖探索歷史與傳承,然而「九歌」是站在湘江頭,探討整個中華文化的傳承,「十三聲」則是站在台北艋舺小小的市井地。林先生那一代台灣文化人,虽偏居一隅,却是放眼天下,心系中華。而鄭宗龍先生代表的台灣新生代編舞家,在70年代的黨禁中出生,在80-90年代的經濟高速發展和浮燥中度過青年期,想必內心深處,與林先生那一代差別會非常大。如果未來雲門的作品按這個套路發展,雲門的未來不免讓人感到担忧。又或許,未來能將雲門精髓發揚光大的,或許是海外華族中的優秀編舞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