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与摄影
遗忘的角落,藏在深处无人识—增城寻找康熙年间的岗埔围龙屋

遗忘的角落,藏在深处无人识—增城寻找康熙年间的岗埔围龙屋

作者: 珊珊三丫头 | 来源:发表于2017-11-03 11:12 被阅读7次

    引子:客家围龙屋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称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围龙屋的整体布局是大圆型,在整体造型上,围龙屋就是一个太极图


    多年来一直筹划到福建或梅州看围土楼,时间每每不能配合,不勉带着些许遗憾。偶然一次在机会,了解在广州周边便有一处保存完好的围龙屋,于是在一个周末,出发寻找。


    岗埔围龙屋的历史

    清代康熙年间,增城岗埔的在外经商的客家人陈文渠,致富返乡后,觉得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点福荫,四处寻找风水宝地。最后发现有个土名叫岗埔的山沟。便筹划建一座围屋。


    岗埔围龙屋是参照梅州客家围龙屋的模式,围龙屋前半部是半月形池塘,后半部是半月形的房舍建筑。两个半部的结合部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空地是居民活动或晾晒的场所。围龙屋有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合族聚居性的特点。围龙屋反映了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



    岗埔客家围龙屋就这样诞生了。陈文渠成了岗埔陈氏的始祖。陈氏家族开始在围屋里一代一代地繁衍。一个家族的人就这样融融洽洽地聚居在围屋里,共享亲情乐趣,共度岁月难关,延续着那自成一统的封闭式生活。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落,藏在深处无人识。


    交通指南:

    自驾线路:广汕公路(经长安收费站)→九龙镇→中新镇→福和→坳头村→岗埔(光布)客家围垄屋。

    公交线路:在广州市各汽车客运站乘坐途经广汕线到增城客车,到中新镇后转乘到福和的公共汽车,转摩的到岗埔(光布)客家围垄屋。


    参观岗埔围龙屋

    今天的增城正大力发展旅游业,神秘增城岗埔客家围龙开始呈现在世人面前,也给岗埔地区带来新的春天,人们开始注视到这块隐在山沟里的恬然净土,一条新修的水泥路,终于到达蜗居在深山的岗埔。


    岗埔围龙屋所有的坳头村,本身便是一个宁静的山沟里,四周林深树密,郁绿苍苍。围屋前边,是个低三尺的半园形水塘。水塘往下,是一级级的绿野田畴,一直下到长流不息的小溪。



    岗埔围屋强化居住功能,规模不大不高,格外注重排水通风采光。一条长约四十米的街面,一座顶塑龙船正脊称作“龙厅”的三间二进祠堂置于中间。祠堂门前,两根高高的柱子顶着一个宽阔的门廊。



    祠堂两边,高高耸立“锅耳”封火山墙的横屋对称地置于左右,两边带趟栊的门仿如两个忠实的守护神。



    围龙屋的整体格局保存得相当完整,从左边横屋的门口进入围屋,见20多间小屋圈成一个半月形的围龙,屋前是一圈裸露的排水沟。



    围龙屋正中有一间唯一用青砖作墙的花厅,两边全是用红泥、石子、石灰混合夯实为墙,面积约二十平方米的扇状小屋。围龙与龙厅中间是一个铺着鹅卵石的大天井。


    我站在花厅,环顾四周,情不自禁地为这座以祠堂龙厅为中心,以内方外园为理念的围屋而赞叹。它把以族长为中心的宗法观念与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高度揉合,既传承了中国建筑风格的传统,又张扬了因地制宜的独特个性。


    客家围屋,高深坚固,保留了土楼的防御功能,这里的孔便是用于防范安全使用.。围龙屋一开始都是以土楼为蓝图,只是因时因地因财而施的取舍结果罢了。围龙屋一开始,就是土楼的变形,哪怕只只有横堂两屋的最初形式。



    踩着康熙年间的鹅卵石街,一步一步贴近围屋时,却见器具随处散落;剥落的墙体,蚀变的门窗,已在它身上凝固成刷不掉的岁月疤痕,给人以一种天荒地老的苍凉感觉。




    走出祠堂门口两对让世世代代岗埔人引以为荣的功名旗杆石下驻足,虽然,封建的科举制度已消失,人们甚至已忘记获取功名,光宗耀祖的人是谁,但它却变成一种厚重的文化沉积。



    时间的故事在不断演变着,充满每个时代的烙印


    围屋里的人开始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居住地,开始改变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有的到城里经商、镇里务工,放飞创业致富的梦想。坚守在这里的人,将围屋一代代传承下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遗忘的角落,藏在深处无人识—增城寻找康熙年间的岗埔围龙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tt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