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觉得一个人是最好的事情,甚至于认为所有的合作搭配都是无意义,完美主义者不喜欢任何人的参与,更喜欢一个人的默默咀嚼与咽下。
说一个很搞笑的事情,马原课我们有一个辩论环节,寝室里的四名同学竟然互相成为了正反方,两正两反,然后我们就说要不在公开辩论之前互相交个底,然后知道要给对方提出些什么问题,做好反驳的答案。
这样可以让这个辩论话题更好的进展下去。说完这个观点,我们一个寝室笑成了一锅粥,这个观点不要太好了。
确实,辩论没有输赢之争,可贵的是看从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新观点的迸发,能不能产生有意义的看法和角度。
就这样,我们互相嘻嘻哈哈了很久。
在我们寝室,这种集体讨论的时候是极少的,一般就是各自处于自己的小世界中,看书、追剧、打游戏,各自有各自的精神。
但是,我发现今天的畅谈是愉快的,可能这就是一个团队一群人的不同。
进入大学前,我狠狠地告诉自己,不要太在意成绩,要变得开朗,不要给自己设定人设,没有人认识之前的你,你就假装自本来就这样好了。
不太在意成绩这一点我成功的做到了,确实不会那么计较分数,但是得失心依旧挺重的, 成绩不再拔尖,位于班级的中上游;变得大大咧咧,这一点依旧没有做到,但是因为少了成绩上的攀比,和室友的关系也不会那么紧张。
我知道自己的有些恶意都是源于成绩的比较:凭什么你不努力还考得比我好?这一点我至今还是挺耿耿于怀的,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化解吧。
不过我可能不再渴望一个人的生活了,集体的生活也挺不错的,享受那种有交流的空间。
发自内心的交流可以舒展自己的内心,一次次地把自己心里所想摆出来,也会慢慢变得敢于表达自己。近期觉得,内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卑,对于一件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肯定都会有想法,可是为什么有些时候就会说不出任何一个点呢?因为自己被禁锢住了,观点还没有呈现在大众面前,就被自己给抹杀了,因为之前的三观想法告诉自己这肯定不被认可。
如果一直遇到这种情况,可能是所处的圈子是和你自己不匹配的,思想不在同一个线上,或者没有给你抛出话题,让你可以延展。
总结一下吧。
一个人固然有一个人的好处,自己和自己之间也会有博弈,但起码是在一根线上的。但是交流带给人的感受带给人又是截然不同的,就像是你扔出去了一个球,然后又反弹回来,然后又被你拍出去,循环往复,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思维得到了交流和锻炼,就像是一湾流动的湖水,和其他地方的水相互交融,是活的。而一个人的世界更像是一个水库,虽然你也干净澄澈,你也可以在雨天的时候接受到新的脉动,但是这种单向和双向的感觉不同。
如果具备和别人交流的环境,拥有有和别人交流的心境。最好还是多和人进行探讨,自己想是一种方法,但多方交谈是更新改进自己的方式。
写于|2021523 星期日 21:48
文|墨乐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