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说,江湖里面有武行四大忌“和尚、道士、女人、小孩”,就是说这四种人都不是好惹的。之前说了和尚和小孩,今天说说道士。
道士是道教信徒的统称。在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道士经常会被称为妖道或者牛鼻子老道。道士一般情况下修修身、养养性、练练丹,其他的时间干啥呢?无聊啊,那就互相伤害吧!
商朝末年,道教发生了一场残酷的内斗,以元始天尊为首的阐教对以通天教主为首的截教全面打压,在这场内斗中,死掉的多数为截教弟子。
据说,《封神演义》中的这段阐教与截教之争,影射了明代道教内部不同派系的争斗。明嘉靖时,明世宗曾赐给他最宠信的龙虎山上清宫道士邵元节一枚刻有“阐教辅国”的玉印。这一事件在当时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封神演义》的作者沿用了“阐教”这一名称。而相对于阐教,截教则有“截断”之意。
作者设想出一位鸿钧道人作为三友师尊(实际为道教大罗天),鸿钧道人“一道传三友”,元始天尊是阐教教主,通天教主为截教教主。阐教与截教的斗争,在本质意义上代表的是不同教派之间的斗争。维护教派尊严和地位,是截教门人与阐教作对的共同理由。这是道教内部的派别斗争在文学中的反映。
截教门徒通常自称“炼气士”(也包括阐教中的少数人如云中子等),所以一般认为是明代道士得势的丹鼎派与被排斥的吐纳派之争,此外还包括南宗、北宗,天师道与全真教之争。
说起全真教,最出名的坏道士应该要算《神雕侠侣》中的龙骑士尹志平了。讲真,他没做多少坏事,相反他还算是个正派有担当的人物,单是单凭污辱小龙女这一件事,就能让人骂的他抬不起头来。有多少人当年恨死尹志平了?现在却恨自己不是尹志平。
在古典名著《水浒传》中,也有几个妖道,他们确实会不少的法术。我们敬爱的打虎英雄武松,就是被方腊手下的妖道包道乙用百步飞剑斩断左臂。包道乙还会召唤金甲神人,不过这个技能属于烂大街的技能,在后期连樊瑞都比不过。关于水浒传中的八个神棍,我已经整理过,想看的可以翻阅之前的文章《细数水浒中的八大神棍》。
说道士不好惹,有一部分原因是假道士给真道士造成的污名。道士和和尚一样,本身不事生产,所以他们经常要化缘,也就是乞讨。现在很多城市里比较繁华的地方就会有一些人在那里化缘。因此,假扮道士比较方便,不需要剃头,穿个道袍就可以了,没有什么技术上的难点。
在小说中假扮道士的人比较多。我最近刚看完古龙的《大旗英雄传》,其中有一个比较奸诈的角色叫沈杏白,为了逃命就曾经做道士打扮。幸好他的结局不怎么好。
道士的名声不好还有很多原因,在《聊斋志异》中,道士就是个相当烦人的角色。尤其爱好戏耍百姓,戏耍各种百姓。比如,一个街边卖梨的百姓,不想白给这个道士梨。旁边的人说卖梨的小气,买了两个给了道士。道士吃完之后把梨核中在地上,很快就长大开发结果,道士就把树上的梨分给大家。吃完之后,卖梨的才发现,自己的梨都没了。原来道士用了法术,大家吃的还是卖梨的梨。
这道士不是慷他人之慨吗?就像现在捐款一样,捐,是道义,不捐,也不是错误。
在我国历史上,道士在某些阶段很受宠信。道士以前称为方士,东汉末年道教产生,道教继承了神仙崇拜,方士就改称道士了。道士炼金丹,在晋代终获成功,含铅汞硫砷,壮阳,火性大,火性即毒性,伤身。宋代以后,道教提倡气功,排斥炼丹,但炼丹仍有市场,仍不乏服丹者,如万历皇帝,如张居正,如雍正皇帝。练气炼丹就造成了明代之时的派别斗争。
赵归真(?~846):中国道教名人,唐代道士。曾在敬宗朝(825~826)充两街道门都教授博士,出入宫掖,人呼赵炼师。向敬宗“说以神仙之术,宜访求异人以师其道。”武宗好道术修摄之事,对赵归真更为宠信。据《旧唐书·武宗本纪》载:开成五年(840)九月,武宗初即位,便召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入禁中,修金箓道场,武宗到三殿,“于九天坛亲受法箓”。赵归真算是以邪术干政最有名的一位道士了。
武宗会昌五年发生大规模废佛事件(三武一宗灭佛事件其中之一),此事与赵归真等道士的极力鼓动也有一定关系。会昌四年三月,“归真乘宠,每对,排毁释氏,言非中国之教,蠹耗生灵,尽宜除去,帝颇信之。”会昌五年春,赵归真与其举荐至京的罗浮道士邓元起,充崇玄馆学士的衡山道士刘玄靖紧密配合,“排毁释氏,而拆寺之请行焉”。会昌六年,武宗因日服赵归真等所炼之丹药,中毒致死,赵归真遂被杖杀,或云“窜逐岭表”。
还有那些影视或者文学作品中的道士比较讨厌呢?不妨说一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