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先生是我的邻居,我们的关系既没有走得那么近,又没有那么远。如果邻里之间有个什么急事,彼此互相帮忙是没有问题的,但平日里却并没有多少来往。
我想,这大概就是现如今大多数人的邻居关系吧。
又想,吴先生的一家其实跟很多从乡村来到城市生活的家庭都很像吧。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太快了,社会在急剧地变迁中,带给每个人的身份变化,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个体都还没有更好地适应。过去乡村的生活观念,价值观念,如今放在城市里,显然有些不合时宜。但是人还是那些人,又怎么能改变得那么快呢?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必然要走的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曾经熟悉的很多关系都发生了改变,家庭关系,亲戚关系,邻里关系都在变。
以前的家庭中,兄弟姊妹很多,每个个体长大后各自成家,于是就有了叔伯姑舅姨等亲戚,现在呢?现在只有爸妈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过去我们学习文化学习历史,在传统的社会关系中很容易找到参照,但对独生子女这些人来说,如何找到参照呢?对于没有叔伯姑舅等亲戚的人来说,让他们如何体会这种社会亲戚关系带来的感受呢?
全面开放二胎以来,有很多家庭选择了生育二胎,甚至三胎,但是更多的城市家庭依然选择只生一个。因为这几十年来的生活观念的转变,让养育孩子变成了一件具有社会性的复杂的工程。过去养一个孩子,可能是老大带老二,或者亲戚邻里帮忙照看下,没上学前疯长,上学后就附近学校报个道,家长大多时候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一路下来,该升学升学,该毕业毕业。这其中顺应自然的时候更多。现在则全然不同,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甚至出生前,孩子的身上就会被贴上很多的标签,比如要喝什么牌子的奶粉,用哪个牌子的尿不湿;孩子是爷爷奶奶带还是自己带,或者请人带。到了两岁以后,要选择托儿所,然后是幼儿园,私立还是公立?上了幼儿园,就开始被各种兴趣班、培训班包裹,不是选择不选择的问题,而是选谁不选谁的问题,否则,不是别人说,你自己都觉得对不起孩子。
到以后小学,中学,都是各种幼儿园阶段的升级,在这种社会化的标签面前,虽然个体有选择不同标签的权利,但是没有不选标签的权利啊。
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每个人都就这样被改变了。
或许,吴先生不仅是我的邻居,而是所有生活在新城区的人们都可能遇到的邻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