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刚读完东野圭吾的《恶意》,我似乎对“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句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刚开始读时,根据野野口修的描述,由于先入为主的观念导致我对日高先生的印象很是不好,但当真相一点一点浮出水面,我才知道自己对他产生了很大的误解。东野圭吾这本书将人性的复杂描写的淋漓尽致。
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象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
对于正常人来说,对自己有恩的人总是怀着一份感激之情的,就是无感激之意,恩将仇报也是万万做不出来的,更何况是以牺牲自己为前提去伤害恩人这样令人发指的行径。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又岂是一句两句能说的清的。
友善待人并不一定会得到他人的善意,乐于助人并不一定会换取他人的感激,反而在那些心理阴暗的人心中,这样的行为是一种惺惺作态,是对他们的怜悯。甚至有时会刺激他们联想到自己的可悲经历,然后将此全部发泄与无辜的人身上。
无边的恶意,深不见底,有如万丈深渊。
农夫与蛇的故事每时每刻都在上演,人性的恶可能在无意间就被激发出来,不需要任何理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