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创造属于自己的框架思维,才能真正提高工作效率

创造属于自己的框架思维,才能真正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 彷徨的道德 | 来源:发表于2018-12-07 09:04 被阅读15次

    人类的学习就是在构建思维框架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是下意识的,我们没有认真地去思考。

    从小学的时候,我们学习写文章,老师就告诉我们,一个故事要有人物、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有了这个框架,我们慢慢地就会编扶老奶奶过马路的故事了,虽然小时候没见过马路。

    那些卓有成就的人,无论是哲学、科学还是艺术领域,无一不是为人类留下丰富的遗产,这些遗产,主要是一些思维框架,当然你也可以称之为规律、法则、标准等等。

    我们在工作中,尽快形成自己的框架思维非常重要。很多初入咨询业的菜鸟,都是先从各式各样的框架,或者说是套路学起的。因为学习前人开发、应用并留下宝贵经验的框架思维,是一种最见成效的学习方式。

    今天,从常用的思维框架入手,我们讨论一下,怎样构造自己的框架思维体系。

    利用清单创造思维框架

    大部分思维框架符合逻辑性,这种逻辑包括因果关系、前后关系、并列关系、转折关系等等。在工作中要经常注意总结回顾,把一些好的做事方法固定下来,就成了自己的思维框架。

    比如我个人经常写项目建议书,那么时间长了,就总结出一个下面的清单:

    项目简况:几句话点明项目的基本情况和亮点;

    项目建设意义:说明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及其利国利民之处;

    项目建设内容:把项目的重点内容详细介绍,这是项目建议书的重心;

    项目投资:大约需要花多少钱,这些钱从哪里来;

    项目效益:项目的收入、成本、费用核算,算出项目能带来多少利润;

    社会效益:项目为我们所热爱的国家、人民带来哪些好处,没有这些好处是不会让建的。

    经常总结形成框架,有利于我们提高效率。最突出的一个紧急事务是即兴发言。比如在某次集会上,并没有准备发言,但是被临时点名即席讲个话,没有准备或没有套路的话就会抓瞎,说得话会语无伦次。所以,你现在就应该抓紧给自己制订一个应急方案了。我通常会根据情况灵活运用下面两个框架:

    一是“过去、现在、未来”法,适合于工作会议的即席发言:我们过去在这项工作的处理上一直不是很完善,现在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点子,非常好,我相信将来我们肯定能够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二是“感谢、希望、祝福”法,适合于在社交会议上即席发言:感谢某某主席给我这个讲话机会,希望某某事项能够越办越成功,将来为社会,为我们同行都能做出更多的贡献。最后祝福大家万事如意,家庭幸福!

    对于写文章来说,前人总结的框架那就太多了,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金字塔、麦肯锡原理等等。但是大家需要在别人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检验,选择或创造适合于自己的框架。

    我读了《完全写作指南》这本书后,总结出作者提出的写作需要遵循的框架,即“目标、读者、头脑风暴、组织、撰写、修改”六步骤,然后往复循环。个人实践后感觉确实好用,就加入自己的思维框架系列里了。

    再比如很多网友总结的网络爆文的基本框架,也很有指导意义,比如有网友总结“李叫兽”的文章结构,基本都符合“构建场景、暴露冲突、引出疑问,提出解答”这四个基本结构。本人偶尔尝试,发现这个结构对于撰写“干货”类文章确实非常好用。

    还有位大V提出自己的结构是“亮观点、说现象、做分析、下结论”,这个结构也很好,但是适合于社会评论类的情绪文章,就是那种坚定地站到某个事件的其中一方那里,甚至是故意站到反方一边,目的是为了引发读者欣赏或反对的情绪,从而引爆评论。因为本人不太涉及这类文章,所以这个结构也就用得要少一些。

    总之,只要平时多注意多总结,我们在很多事务上都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行为或思维框架,这些框架有助于我们快速理清思路,思考和执行的效率必然会有大幅度提高。

    利用“双因素法”创造思维框架

    什么是“双因素法”?我没法给它下个概念,因为是我瞎编的。不过我可以给你个“栗子”以助你理解。

    我们可以看到他考虑了“市场”和“产品”这两个元素,然后把两个元素分别推向两个极端,排列组合后形成四个组合方案。每个组合方案会有其不同的优势和劣势,管理者可以依据每个方案的特点,以决定往哪个方向发展,所以这个矩阵也叫“发展战略选择矩阵”,很多人还都在用它。

    有做采购的吗?拿去,不谢。

    “双因素法”思维框架就是找出影响某个决策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然后把两个因素分别推向两个极端,通过排列组合,形成四个方案。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找出四个方案的优劣势,然后确定自己的选择方向。

    利用“三因素法”创造思维框架

    “三因素法”,顾名思义,就是比“双因素法”多一个因素吗。学数学的估计直接就奔三维坐标去了,但那太复杂了,不需要。这里我再举个栗子说明怎样去实践“三因素法”。

    比如我在某个问答应用上回答一个“职业发展规划”的问题,就用了“三因素”方法。其实我们每个人进行职业规划,考虑最多的无非是三个方面:我擅长什么?我的兴趣是什么?有没有钱景?

    在这个框架里,我们有八种选择。如果选择是A,那你是非常酷币的,因为你在从事一个你既不擅长,也很讨厌,关键是还没有钱景的工作,建议你现在马上就去提出辞职。如果选择是B,那么你是最幸福的,但这种几率却是少之又少。那么你的择业方向,就是在八个选项中选择,并力争尽量往三个圆的交集去靠拢,这就是我给你的职业规划。

    “三因素法”思维框架就是找出三个影响决策的最终要的因素,然后看三者之间是否能形成交集,你的努力方向是往交集的中心去努力奋斗。

    总结

    以上,我提出了清单法、双因素法和三因素法创造自己的思维框架的方法,我相信肯定还有其他很多种我没有考虑到,这就需要读者朋友们开动脑筋,平时注意总结,不断形成适合自己的思维框架。

    欢迎你们能给我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让我羡慕嫉妒恨一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创造属于自己的框架思维,才能真正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wr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