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教育想法
我们为什么失掉了和家人好好说话的能力

我们为什么失掉了和家人好好说话的能力

作者: 历粒 | 来源:发表于2018-09-28 10:11 被阅读53次

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里有这样一段话:

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心灵的疲惫和生命的颓废,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和累,便如影随形的产生了。

书里的大人物小人物,为了找到能和自己“有话说”的人,穷尽了一生。话,几乎串联了书中人们所有的社会关系。

图片源自网络

不能好好和家人说话,大概有三种情形:

一是剑拔弩张式。双方势均力敌,且互不相让,家仿若一个巨大的汽油桶,这时候话就像一个导火索,一星火苗着起来,个个都烧得遍体麟伤。

二是冷暴力式。双方性格内向,彼此又都不服软,面对问题选择了搁置。家里的空气就这样冷冻结冰,拉凳子放杯子的声音显得格外刺耳,话就像一个小榔头,谁都不敢轻易把空气敲碎。

三是没话找话说式。双方都有表达的欲望,但说不到一起。因为彼此的环境经历不同,所形成的价值观不同。同对方说话如同面对墙壁,对方努力想给予回应,但是不知道说什么好。而说话的人因为得不到对方的反馈,心里憋闷,心烦意乱。

说话是很容易的事,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就藏在三两句话里,“聊得来”就可以成就一段好关系。

说话是很难的事,成也萧何败萧何,一句话戳了对方痛处,再亲密无间的,此后也可能相逢陌路。

01 | 我们常常忘记沟通是双向的

曾看过知乎上的一段形容自己与父母沟通状况的对话:

父母:你吃啊?

我:爸爸妈妈我好难受。

父母:吃啊?

我:我想给你们唱一首歌。

父母:为什么不吃呢?

说话,与其说是一种方式,倒不如说是一种诉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通过谈话沟通与对方建立情感上的联系,是每个人的社会需求。

图片源自网络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在这个群体中,我们渴望去说,去讲,我们渴望有人给予回应。

说出的话有回应,才是一次沟通完整的闭合链。

然而我们往往只记得自己,忘记了其他人也是有被倾听的诉求的。

结果往往是,在对方也想倾诉的时候,“你能不能听完说完?”

在自己一股脑倾泻完情绪垃圾后,“好了我累了。”

02 | 其实,一点点慈悲就够

之前朋友圈很火的一条图片消息是这样的:

照片上,爷爷带着孙子去快餐店,中途吃汉堡时候,爷爷多次想同孙子说话,都被玩儿游戏正酣的孙子无视了,爷爷难过地留下了眼泪。图片旁配的文字是,“孩子,时间不多了,可是你还没意识到。”

在快餐店的爷孙俩

没意识到的不止那一个小孩子。

我曾经问过家里一个不喜欢去奶奶家的小朋友,为什么不愿意陪奶奶多说说话,每次知道你要来,奶奶都是提前去买你喜欢吃的零食,早早地备上。

他愣了一下,随即把头低下去,从牙齿缝里挤出一句话。

“她说的话我都听不懂,我跟她说学校的事儿她也不明白。”

他的话让我想起来,上了大学以后,我很少会同爸妈通电话,因为电话接通以后,我向他们撒娇说想念时,他们只是嗯嗯啊啊地遮掩过去,然后就开始了冗长的说教。我很沮丧,以后再拿起电话时,双方的对话中就出现了大片大片的空白。

有时侯我们攒了细密的心事,慢慢纺成线,在将要出口的那一霎那,话却都打了结。

两代人之间往往有着狭长细密的鸿沟,这些鸿沟虽然可能会变窄,但是因为双方生长环境的不同,语言环境的不同,这条鸿沟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不同的。因为我们寻求的是心理上的慰藉,所以在家庭中的沟通,情感到位即可,不必太过执着于双方观点的契合或者是言辞的对错。

因为你们想一起分享的,更多的是彼此相互关心的这种心情。

就像上面图片里快餐店的小男孩一样,不需要你多认真地去回应爷爷,只要摘下耳机,听一听他讲话,他就会很开心的。

03 | 家庭中也需要界线

我还在上初中时候,家里有两部固定电话,一部在客厅,一部在书房。

一天晚上,我正在书房看书,家里电话响了。妈妈在客厅接了以后说是朋友打来的。

朋友说大家明天一起去枣园摘枣,问我去不去,当时觉着人多,太闹,就不想去,回绝了。

看完书以后出了书房,妈妈问我朋友为什么打电话,我随便扯了句谎,说是问作业上的事情,没想到妈妈很生气地说,“你怎么说谎呢?别以为我不知道,别人好心约你出去玩儿,你不要这么孤僻,尝试多交朋友。”

我没想到妈妈会在客厅里偷听我电话,当时客厅里还有其他的人在场,我只记得脑子一片空白,连辩驳都忘记了,转身进了书房。

在这件事后,应该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彼此都没有说话,后来我也忘记了是谁先跟谁讲话,我们虽然跟以前一样交流,但是我知道有一些东西已经改变了。

之前看过这样的一个案例,一对夫妻结婚后要去日本度蜜月,婆婆也一定要跟过去;丈夫不同意,婆婆就开始在旁边气鼓鼓抹泪,将怎么辛苦将丈夫一手拉拔长大的经历竹筒倒豆子一般扒出来,妻子虽然觉着心里别扭,但是不忍心丈夫为难,就勉强答应了。

可没想到,到了日本后,婆婆动不动就拉着丈夫合影,还时不时有意无意地把妻子挤出相机的画框外,一次蜜月旅行,丈夫与妻子的合影竟然只有寥寥数张。

妻子心里感到很委屈,觉着自己倒像是硬挤进来的第三者。整趟旅行,闷闷不乐,没有多跟丈夫说一句话。

德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师伯特·海灵格说过:

“好的家庭,一定有界限感。”

家庭中的交流,不探查彼此,留有空间就是好的界限感;

允许对方成长,不以恩情之名支使,就是好的界限感。

给家人一点善意,给对方倾诉的余地,给彼此的差异留点空间,好好同家人说话,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相关文章

  • 我们为什么失掉了和家人好好说话的能力

    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里有这样一段话: 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心灵的疲惫和...

  • 好好和家人说话

    说话,是一种本能,闭嘴,是一种修养,做人,就要做个聪明人,懂得如何说话,做到适而可止,因为言多必失,话多惹祸。 人...

  • 有关非暴力沟通

    为什么我们没有好好说话的能力了呢? 为什么对陌生人和颜悦色,对身边的人却对言辞激烈? 为什么只觉...

  • 为什么不能和家人好好说话

    这个问题有点老生常谈,可是这个问题还是一直发生在我们身边,它离我们是如此的近,一直在伤害着最爱我们的人。 ...

  • 《好好说话》

    说话人人都会,但不一定好好说话。 无论工作生活吃亏的都是不会说话的人。 好好说话是种稀缺能力。 知道为什么不会说话...

  • - 草稿

    语言的伤害就像钉子订在墙上,拔掉了还是会有痕迹,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为什么要用如此恶毒的语言伤害自己的家人?

  • 你需要学习好好说话吗?

    晨习总结:今日分享主题:好好说话 问题1.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好好说话是因为我们内心有情绪。...

  • 别把最疼爱你的人弄丢了。

    "你有多久没有和家人 爱人 孩子好好说话了?"或许每个人都会说,我们每天都在说话,可是我们真的有和对方深度的沟通吗...

  • 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后,如何修复?你需要这些技巧来帮忙

    长大离开家后的你,有没有经常回家,看望家人?你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尽管我们期望自己和家人可以好好说话,可有时候会...

  • 晨间日记-(Day16)-修忍辱,多积德,做善事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要好好和兜兜说话,不凶他好好和家人说话,控制情绪好好和老公聊天珍惜身边每个人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过...

网友评论

  • 历粒:文字是一种救赎,里面藏着心安的能量。这篇文章里的有些事例都是我身边真实发生的,在和家人的沟通中,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评论关注“历粒”。

本文标题:我们为什么失掉了和家人好好说话的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yu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