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就像一壶好茶,越品越香,越品心里`越`敞亮。
诗人韩愈的名声比不上李、杜,但他有一首诗却令后人难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痛江边。韩愈他力谏唐宪宗不要迎佛骨,由此惹怒宪宗而被贬外放。他本可以也有理由不这样做,但他没有多想,他要为国家,确切地说是为皇上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不怕丢官,甚至因此差一点儿把命搭上。家庭失去了保障,自己的前途也变得迷茫。但他仍然大义凛然地喊出:若不迎佛骨,天降灾祸,我愿一人承当。多么振聋发聩的呐喊,多么异于常人的担当。纵观古今,有几人能与之相当。
韩愈敢和皇帝顶撞,刘禹锡不惧权贵毁伤。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试图让国家富强。不料触犯权贵利益,改革败于敌人的疯狂。刘禹锡被流放,不久又回到了朝堂。期间作了一首诗令某些人脸上发烧又无光: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视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那些当权者嗅出了嘲讽的味道。发现刘禹锡是一个死不改悔的改革派,就刻不容缓地又把他流放、流放。
一放就是十四年。漫长的时光没能让刘禹锡气馁、沮丧,他的性格依然倔强。他又回到了朝堂,又写出了诗行: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炙手可热的权贵不知去向,历经磨难的刘郎却又重放光芒。
历史如长江水滚滚东逝去。但忧国忧民的诗人,历史永远铭记。他们的品格、思想,会长久地留在人们的心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