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必须绝对坚持的原则上妥协
上饭桌后好好吃饭,是一件不应附带任何条件就要做好的事情。但对于有些小孩来说,这确实是一件难事。有些家长就通过讲条件的方式,比如说好好吃饭的话就可以多玩手机十分钟。既然吃饭这件事可以讲条件,那其他事情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如果吃饭这件事,演变成大人和小孩之间的长期拉锯战,那该有多么可怕。
大人为何要妥协呢?或许是为了图省事吧。然而产生的后果却是非常可怕。这一次妥协了,以后就会有无数次妥协。要养成一个好习惯不容易,要纠正一个坏习惯更加不容易。千万别为了一次省事省心,而造成千万次不省事不省心。明明可以事半功倍,却要将它变成事倍功半。
大人管不住自己的嘴
古人云:食不言,寝不语。但是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一句话都不说,好像不可能。
有些大人就喜欢在上饭桌后教育小孩,要不就是谈论一些非常不适合小孩子听的话题。明明这些都可以饭后再说,偏偏要在饭桌上说。不仅不能好好吃饭,还会影响食欲,影响消化。
而那些不适宜小孩的话语,有多少被小孩子听进脑海里去了,谁也不知道。
大人管住自己的嘴,小孩就能好好吃饭了。
把成年人那套开玩笑的理论用在小孩身上
当我们还小的时候,我们根本分不清事实和玩笑之间的区别。所以即使大人说是跟我们开玩笑的,我们也还是不开心。可是很多为人父母的,在对待小孩子时,往往采用成年人的视角,总以为他口中说出的是无伤大雅的玩笑,但对于小孩子来说,却可能是一种冒犯。大人还会嫌小孩子太较真。大人太会以自我为中心了。
大人在这方面真的需要好好反省,你可能正在丧失为人父母应有的庄重。
大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大人总觉得自己的坏情绪是小孩子引发的,事实是我们没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常常被情绪所控制。所以只要小孩子有一点没做好,就会在一旁喋喋不休,抱怨个不停。
为什么一点点小波动就会引发大人如此大的反应呢?终极原因并不在小孩身上,而在大人自己身上。
大人自己拖拉,该做的事情没完成,想躺平,想摆烂,却无法摆脱内心焦虑的情绪,无辜的小孩子莫名其妙就成了导火索,其实都是大人自身的问题。但人们往往看不到自己有问题,只看到别人的问题,所以这种动不动就喋喋不休抱怨的情景,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
父母一直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不用怀疑,久而久之,小孩子也学会用抱怨的态度来回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