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702960/805bae93cd691e6c.gif)
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突发情况,根据事态的发展,及当事人的措辞,是可以做出预判的,以便提前做好应对策略,而不至于被动应对。
然而,有的人并没有这样的意识,总是习惯等结果出来再说,这就注定了被动的局面,即便是同样的方案,效果也大打折扣。
作为被抄送知晓的角色,有时候看着双方一来一往的邮件回复,就大致能判断出事情在朝着解决的方向走,还是越来越糟糕。
如果是前者,我会继续关注;如果是后者,我会做出提醒。然而,这样的提醒并没有多大的作用,这是由被提醒者的意识决定的。
当我提醒她注意,邮件里的措辞和方案都不够妥当,对方应该不会接受,且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得到的反馈是她的辩解。
她说:“措辞无妨,他本来能力就不行;方案也没问题,很多项目都是这么操作的;所以他提出异议,我们也不怕,本来就是这样的。”
面对这样的反应,我也不会再说什么,那就静观其变吧。果然,我所有的担心,全部验证了,情况变得更糟糕了,这下她不说话了。
她作为一个长期处理此类事件的人,在面对一个很难沟通的对象,在明知对方情绪激动,解决周期长的情况下,依然没有觉悟,还这么不以为然,别人又能说什么呢?
很多时候,不以为然等同于不过脑子。她认为部门一直说他能力不行,就等同于他认同自己能力不行。别的项目这样操作过,就等同于他也同意。这真的是在做白日梦。
接下来,她面临的情况更加棘手了,如果过程中多些沟通,注意措辞与语气,提供方案具备可行性,事情终将会解决的,但现在,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02960/56724871ab32719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