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有所为才能有所不为。”换句话说,能知足才知不足。在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满足,受欲望驱使,人类对于物欲的追求,总会优越于对精神的追求。
以前父母亲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日常一日三餐的粗茶淡饭,都会让他们异常满足。但我们深知,人类对于饮食的需求远不止这些,如今我们的年代,生活条件变好了,就会想吃的更好一点,要有酒有肉,大概吃完还想吃个甜品。
人类的第一需求必然是同温饱有关,因精神上的知足,往往不能满足物质的需求。当人类最基本的温饱与生存问题,都无法解决时,那时人们压根不会去思考精神上的需求。
我们不会把知足停留在某一个水平上,也不会把不知足固定在某一个需要上。因大家都身处不同的年代,有各自不同的环境,相互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生活经历。知足与不知足,会相互转化。
知足与不知足是一个量化的过程。在知足与不知足之间,应更多的倾向于知足比较好。因为它会让我们心地坦然,无所取,无所需,就不会有太多的思想负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