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图书馆,从A到Z。这一章,亚隆先生从自己晚年保持骑车的习惯,联想到了自己12岁时向父母长期而艰难地恳求之后获得的一辆自行车,理由是有了车可以去图书馆借书方便。而他从此开始了图书馆借书阅书的生活。晚年的他,是这样描述当年的自己的,“回过头来看,我心疼那个孤独,惶恐,但是意志坚定的小男孩,并且惊叹他设法通过自我教育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尽管很偶然,没有鼓励,榜样或者指导。”
亚隆先生这样的回顾,让我想到了,七八岁时的自己,那时,爸爸也买了一辆自行车,大链盒的飞鸽牌自行车。在当时,家里有这样一辆自行车那是家境殷实的象征,那种新潮是会引来很多人艳羡的眼神的。
那辆自行车被放在我家的东屋里,它靠在炕沿旁,车梯将它的后轮悬空架起。因而,我可以常常坐在车座上练习骑车。印象深刻的是,一只脚能够到脚蹬子,另一只脚一定是够不到的,一个脚蹬子被蹬下去,另一只脚蹬子自然就上来了,于是,换一只脚再去蹬,这样左右脚交替着蹬车玩耍的自娱自乐,嗨得很,往往会让我能在自行车座上玩上大半天。
后来,我又长大了一点点,可以一条腿从自行车梁下方钻过去,骑半圈练习骑车,那时称这样的骑车方式叫“套腿儿”。八岁时,我已经会“套腿儿”了,那年冬天,一个飘雪的日子,妈妈病了,爸爸要出门,爸爸让我去姥姥家请我姨来照看妈妈,我欣然同意。好像不太记得对妈妈的担心,有的是第一次独自上路的兴奋。一路“套腿儿”骑车两三个小时,二十里路就这样去了姥姥家。半路上,雪越下越大,我当时心里除了独自骑车上路的兴奋,没有半点惧意。到姥姥家,舅舅问我,要是路上雪太大你怎么办?我说,要看我骑车到哪里了,过半儿的话,来姥姥家,没过半儿就返程。现在想来,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那时的爸爸妈妈是满足孩子们的需求,还是爱惜东西不让孩子们乱碰珍爱的家当,我的爸爸妈妈往往选择了前者,才让我有机会尝试一切我想尝试的东西。那辆自行车最终被我摔得没了样子,而它确实满足了我的好奇,激发了我要学会它驾驭它使用它的那份蠢蠢欲动的心。没有父母的默许,没有它的“献身”,我不可能可以那么肆无忌惮地得到满足的。也就是在那份允许里,才鼓励了我想干就干的勇气,激发了我不断思考,并养成了在实干中不断增长自己的智慧的习惯。
是的,在那份允许里,我成为了我自己生命的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