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瞬息万变,迭代更新快速的时代,一个人的学习力才是他最核心的竞争力。
但我们大多数人的现状,看似学习很用功努力,但效果不太理想或收效甚微。
比如,我们上学时,班里可能都有这样一位同学:每天班里看书最刻苦,放学回家最晚的也是他,而考试成绩靠后的人里也总有他。
或是,如果你上了一年MBA课程,回公司之后,自己的管理方式完全没有改变,那么你的学习也显然是无效的。
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对学习的本质没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认知。
我们常把学习当做一件很正式的事情:要端正地读书,最好是在课堂里面,有老师讲解。事实上,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因为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设下做出的。
思考肤浅,也就是某个错误的假设指导下行动的结果。而学习,就是不断调整改变我们的假设,让我们在正确的假设下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一切学习和努力无非三个目标:解释问题、解决问题和预测问题。
应该说,没有哪个人的学习会超过这个范畴,而评价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就很明确了,那就是:学习之后,你的行为或认知是否发生了改变。
1.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
反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可是我们的教育中这一能力的训练却非常欠缺。
反思,不是总结,至少两者的侧重点非常不同。
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而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也就是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
反思在学习过程中至少起着三方面的作用:
-发现知识误区;
比如,大家可能会有一个感觉,如果在电梯或公开场合遇到自己的领导或是老板时,第一反应是往后退,而不愿主动靠近或接触。虽然事情过后,有些自责,希望下次自己能改变这种行为,但是下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后退回避。
这是我们行为的一个误区。而造成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是觉得老板和自己不在一个层级上,担心自己的一言一行会有什么不妥或失误,甚至会觉得自己不太出色,即使主动迎上去了,老板未必会热情。
但我们反过来想,老板也是人,他同样需要被关注和受到下属的尊重。且能做到老板,相对来说他会更谦逊,且知道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所以能得到他善意回应的概率要远远大于你在路边接近一个陌生人得到善意回应的概率。
这就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都是一种假设,而我们的假设是大脑对事实进行解读之后形成的。
若我们意识不到或是改变不了自己的习惯性假设,不通过跳跃性的假设来帮我们选择正确的思考路径,那我们就会因为缺乏深入思考,进一步失去了解决办法的机会。
反思,帮助我们发现错误,矫正行为。
-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反思不仅能帮助我们发现用错知识的地方,而且能让已有的知识产生新知识。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在反思的时候主动地进行知识的联想和联结。
比如淘宝店大件物品的送货政策是:如果要送货上门,再加运费200元。其实,如果改成自提优惠200元,可能对于买家来说,更能接受。
以及在管理中,我们管理别人的出发点,常常是不能因为某个人而影响了整个团队,我们就会对这个员工说,你哪哪做的不对,这样做给公司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你需要检讨,但效果往往不好。
若我们改变思路和处理问题的角度,从他个人本身的角度出发,你这么做,首先对你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其次会让别人怎么看你,另外还会影响你在职场上的晋升和发展。所以你要对你的行为负责。
这样的转换,才会真正触动他的内心,才有改变其行为的可能。
而我们多一些反思,将生活中其他经历和经验串联起来,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过往的经历,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从底层规律出发,就会有更大收获。
-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我们每天忙忙碌碌,貌似每天都在学习新的知识,感觉自己掌握的足够了,但有没有将它真正运用于实际工作,且评估效果如何呢。
有一次面试,我问一个求职者,你的excel用的怎么样,她说很好啊,我还专门买过一本书学习过呢。可当我让她说出“数据透视表”的具体操作步骤时,她就支支吾吾了。
还有就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学英语”,学了那么些年英语,却依然会在突然面临一个外国人或是一场全英文面试场合,而无法自信而顺畅的表达,更不用说深入沟通。
这就是我们通常会存在的“学习误区”,觉得自己会,或是掌握一门知识,但其实没有。
这就需要我们时刻通过反思,停下来思考和检验我们的知识是否用了起来,以及用的效果如何。
每天反思的八个习惯:
1.积极处世:我们有选择的自由;
2.先有目标,后有行动:以终为始;
3.要事第一;
4.双赢思维;
5.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
6.协作增效-第三种选择;
7.不断更新;
8.请教达人,知识迁移。
训练反思能力的三个方法:
1.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2.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3.培养记反思日记的习惯。
记录反思日记,是要记录自己情绪和思考的过程,而不仅仅只是记录事情的结果。
因为只有在以后看到自己当时处理那件事情时自己的情绪如何,以及如何思考的,才能判断它问题出在哪,才能为以后的行为调整带来参考的价值和意义。
慢慢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人的进步和行为的改变,往往源自反馈。如果你不知道你的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你不会改进的。
反思日记,是一个帮助我们主动对行为影响进行反馈的工具。
如果能力增长是一条曲线的话,偶尔反思一下的人,其增长曲线斜率低、坡度缓;每天坚持反思、从生活经历中不断改进自己的人,增长曲线就陡的多。
在提升学习认知能力方面,反思是最最重要和基础的技能。
2.以教为学;
就是把教别人的过程作为帮助自己学习的过程。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人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不如别人,总有他略强一点的地方。那么,在这个方面,我们就可能作为老师教别人。
因为这个过程会有三个价值:
1.能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
比如你给别人讲一个你刚学到的知识,可能你学完之后觉得自己懂了,可是讲给别人,总讲不清楚。往往是因为有些我们以为知道的知识并不知道。而为了给别人讲清楚,就会逼着我们主动去探索,想明白问题。
2.强化记忆和认识。
复述知识,其实是强化记忆神经链的过程。我们短期记忆能够转换成长期记忆的关键就是不断重复。
而教别人,是一个很好的建立长期记忆的过程,而且教学的环境让我们对知识的记忆增添了新的场景,回忆起来更容易。
还能让我们通过这个过程,看到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和可能忽略的环节,从而让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全面。
所以说,积极主动的教别人,也是我们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3.刻意练习。
可能很多人对刻意练习的了解来自美国畅销书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这本书提到的“一万小时定律”。
但这里需要告诉大家的是,刻意练习并不是人们之前理解的勤奋和努力。它的核心假设是:尽管专家级水平是逐渐练出来的,但是关键在于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才能真正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也就是我们需要通过提升我们的元认知能力,而元认知上的差异表现为认知效率与认知深度上的差别。
首先,需要持续、刻意地进行大量专注训练。
其次,要拥有正确的底层关键知识的数量及调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用认知框架将它们联系和整合起来。
正因为刻意练习的关键是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而这一点正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所在-刻意练习也成为提升学习能力最重要的底层方法之一。
这就是我最后要总结的,提升你的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是:反思、以教为学、刻意练习。
通过这三个方法不断提升我们的学习认知,并促使知识得以运用,从而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