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是管弦乐队中的重要乐器,也是全交响乐队中的重要乐器。首席小提琴手与指挥是全乐队的黄金搭档,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因此,小提琴与交响乐队的关系,就是领衔与全队、重点与全体、首席与全席的关系。之所以形成这种关系,是由小提琴的独特乐器性能与演奏技巧以及交响乐的特点所决定的。
小提琴的性能与演奏技巧
小提琴音色明朗清脆,华丽而富有光彩,柔和典雅,音域较宽,由最低弦的弦音小字组的g,到小字组的c4(或更高),音域达到三个半八度还多。所以常用于交响乐中的独奏或合奏,并担任主旋律的重要演奏任务。
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也十分丰富。除了常规的演奏技巧(如断弓、顿弓、跳弓、撞弓、抛弓以震音、拨弦等)外,还有它自己独特的演奏技巧。这里面包括:
双音与和弦。小提琴可以用三种不同位置演奏八度以内的各种双音音程,即平行位置、高弦位置、低弦位置。和弦的演奏是在双音演奏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或两个音。
泛音。小提琴的泛音又分为“自然泛音”与“人工泛音”两种,泛音的声音相较于普通发音较为空灵安静,各有特点与技巧。
交响乐的概念与乐曲类型
交响乐又称管弦乐,是西洋音乐中的大型器乐,属于“高雅艺术”范畴,以题材重大、气势宏伟、乐思庄重、风格典雅等特征著称于世。交响乐又分“交响曲”与“交响诗”两种体裁。
“交响曲”系大型管弦乐套曲。交响曲一般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变奏曲式或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或谐谑曲;第四乐章为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
“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标题交响乐,其特点是强化哲理与诗意,以奏鸣曲式的自由发挥为主。又分为音诗、交响画、交响童话、交响传奇等体裁。
小提琴在交响乐队中的地位与作用
小提琴在交响乐队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首先表现在它的独奏中。这样的例证很多,如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作曲的交响素描《海》第一乐章与管弦乐组曲《夜曲》的第三乐章中,均有小提琴独奏;又如前苏联的肖斯塔科维奇作曲的《第十一交响曲》,德国的贝多芬作曲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德国的门德尔松作曲的《苏格兰交响曲》,德国的舒曼作曲的《第四交响曲》等等,也都在重点乐段有小提琴的独奏;再如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作曲的《第六交响曲》(《悲怆》),法国作曲家柏辽兹作曲的《葬礼与凯旋交响曲》、《幻想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独唱、合唱与乐队),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作曲的《C大调交响曲》,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作曲的交响诗《塔索》、《匈牙利》、《前奏曲》和交响曲《但丁》、《浮士德》等,也都有小提琴独奏。
小提琴在交响乐队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还表现在它与整个乐队中的合奏中。小提琴作为全乐队的高音声部,在全乐队具有“排头兵”与“导引”作用。最有力的例证,就是贝多芬作曲的《第五(命运)交响曲》,在这部惊世之作中,第一乐章的c小调快板的奏鸣曲式,由小提琴参与的全部弓弦乐组与单簧管一起,奏响震撼性的动机。紧接着,弦乐依次递出,构成模进式旋律,又综合为全乐队合奏,强烈地结束了主部的陈述。在展开部中,小提琴同样积极参与并起到主导作用,组成弦乐与木管乐相呼应的和弦,并通过强弱变化,强化了“命运”音型,通过迅速积累而到达展开部的高潮点,引出再现部。还有一个有力的例证,就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作曲的《g小调第40交响曲》(K550),在第一乐章的快板中,即由第一、第二小提琴八度齐奏一段旋律,并由中提琴作震音陪衬,强调了二度下行的音调,表现出痛苦、哀伤的情调,确立了本乐章悲怆、激奋的基本格调。
在西洋交响乐队中如此,在演奏民族题材的交响乐的交响乐队中亦如此。例如在民族交响乐《抗日战争》和交响序曲《1976》、音诗《战斗吧,非洲》等,既有小提琴独奏,也有小提琴的合奏,同样充分显示出小提琴在交响乐队中真正“首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总而言之,小提琴在交响乐队中的首屈一指的地位与引领全乐队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而为了很好地当此大任,小提琴手就必须苦练基本功,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