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5|疏离:父母和孩子成了“陌生人”怎么办?

15|疏离:父母和孩子成了“陌生人”怎么办?

作者: 六安姐 | 来源:发表于2021-02-19 18:04 被阅读0次

    父母和子女之间健康的边界,是既有情感交流,又不过分敏感。

    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边界过于模糊,他们就对彼此的情绪过于敏感,就很容易产生前面所说的,关系的纠缠。

    另一方面,如果边界过于清晰,父母和孩子就分得很开,他们就完全看不到彼此的情感,这就会导致这节课所说的,关系的疏离。

    什么是关系的疏离

    什么是关系的疏离呢?让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我有一个朋友,父母合伙创业,工作非常忙,她从小由外公外婆养大,直到小学三年级才被接回家。回到家以后,她发现自己好像一直是这个家庭的编外人员。

    她说:“我从来没有家的感觉。我觉得我和我父母的关系,只是名义上的。我现在很独立,我父母似乎也为我的独立骄傲,觉得是他们这种散养方式成就了我。我自己似乎也接受了。”

    因为缺乏跟父母的情感交流,她很自然养成了独立的性格。她有问题从来都是自己解决。就算再焦虑,也很少把“向父母求助”当作一个选项。

    如果说纠缠型的家庭里,跟父母之间的依恋占据了孩子全部生活的话,那么在疏离型的家庭里,孩子就会逐渐不重视这种依恋。

    刚刚说的那个女孩,初中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学校。那时候打电话要去电话亭用IC卡。她每次看到有人在电话亭排队,给家里打电话,就会觉得很不可思议。

    她说:

    我很少回家,回家了也只是稍微住几天就马上离开。有一次我问我朋友,你这么着急回家干什么?他说没干嘛,就跟父母坐着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啊。我忽然就很失落,他居然可以跟父母轻松地坐在一起看电视!而我,甚至都想象不出这样的画面。

    为什么会出现疏离的关系

    明明父母和孩子是最亲近的人,却好像成了“陌生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家庭关系呢?

    表面的原因,常常是因为父母没时间照顾孩子,跟孩子的情感交流太少。

    确实也有很多疏离的关系,往往出现在隔代养育的家庭里。父母工作太忙,就把孩子交给上一代的老人来抚养。

    但是,隔代养育的家庭也不一定就是疏离的。如果上一代老人和孩子的依恋关系足够好,孩子仍然能从和老人的依恋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并学会跟他人分享情感。等孩子回到了父母身边,可以和父母重新建立起依恋的关系。

    那么,造成情感疏离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不全是父母陪孩子的时间少,而是因为,父母会忽视孩子的情感需要。

    别小看孩子的需要,要知道,人的情感联系是在需要和回应之间产生的,我不理会你的需要,在关系里其实说的是“你对我不重要。”

    慢慢地,孩子也会觉得,“跟你说也没用,你根本不会理解。”

    他们就不会对你有所期待,也不再向你提出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自然就变淡了。

    我见过一个孩子抱怨说:

    我父母每年给我的生日礼物,都是一个文具盒,里面装满了各种笔。有一年我实在忍不住了,就跟他们说,下回不要再买文具盒了,我不喜欢。

    可是到第二年,他们还是给我买了一个文具盒。

    当我问父母为什么每年送文具盒时,父母却说:因为你需要啊!

    他们说的需要,只是他们认为孩子学习上的需要。他们似乎很难理解,孩子的情感需要也是一种需要。

    为什么父母会忽视孩子的需要?

    一种简单粗暴的说法,是这些父母自己非常自私、冷漠,他们只爱自己,不爱孩子。我经常听到一些受父母忽视的孩子这么说。这种说法背后,有他们自己的伤痛和对父母的怨恨。

    另一种比较美化的说法,是说这些父母养育孩子的理念比较先进,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不希望他们过度依赖自己。我也经常听一些为自己辩解的父母这么说。

    在我看来,这两种说法都过于简化,忽略了疏远的关系背后,一种父母常见的焦虑。那就是:其实这些疏远关系中的父母,他们自己的需要也是被忽视的,所以他们也不知道怎么满足孩子的需要。他们害怕孩子发现这一点,所以就干脆避开了。

    我有一个朋友,她从小一直学电子琴,自己也很喜欢。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她在学校不小心把小手指弄骨折了。爸爸赶到学校,她就看到爸爸惊恐又悲伤的眼神,爸爸急急忙忙地把她送到了医院。

    等她康复回家不久,发现家里的电子琴没了。也许是出于不太交流的习惯,她一直没有再问父母这件事,父母也没有说起。

    直到她长大后很多年,有一天鼓起勇气问妈妈,电子琴去哪里了?

    妈妈只是轻描淡写地说,看你不能弹了,就把它送给隔壁邻居的孩子了。

    她什么也没说,可心里却在喊:你怎么送之前就不问问你们女儿的感受呢?我的手指还是会好的,还是能弹琴的啊。

    听完这个故事,我跟她说,也许你父母把电子琴送掉,不是忽略你需要的无心之失。只是你那时候不能弹了,这个电子琴好像一直在提醒他们,他们没有保护好你,他们是不称职的父母。他们忽略你的感受,只是因为他们害怕去面对这个事实。

    那个朋友沉默了一会儿说,也许你说得对。我当时一直没有问,也是因为我知道他们的害怕。我不想戳破他们。

    你看,疏离并不是简单的不在乎,而是藏着这么多复杂的情感。很多疏离型的父母,其实更害怕自己不爱孩子,害怕自己不是好父母。他们担心孩子想要依赖他们的时候,发现他们自己靠不住。

    所以有时候,这些父母就会躲到一个远远的、高高在上的权威身份里,有意识地避开和孩子的情感接触。

    疏离关系的影响

    这种疏离关系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呢?最直接的影响,当然是孩子会在当下怀疑“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但是不止如此。

    根据我的观察,如果一个人来自疏离型的家庭,他在跟伴侣相处中,往往会更难投入一段感情。

    比如这一课开头说的这位朋友,她换了好几个城市生活,换了好几份工作,也换了好几任男朋友。在亲密关系中,她很在意维护自己的空间,表现得很独立,以至于她的男朋友都抱怨说:“我觉得你并不需要我。”

    有一次坐火车出差,旁边座位上有一对情侣,两个人带着同一副耳机在安安静静听歌。她看到了,觉得浑身不自在,不理解为什么两个人可以这么亲近。

    等到这些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有可能和他们的孩子延续这种疏离的模式。

    疏离的家庭同样会影响父母。

    很多父母,内心并非不渴望孩子的亲近和关心。只不过他们认为,孩子和父母的联系是自然而然的。其实呢,这种联系是需要悉心培养维护的。

    有一天他们会发现,长大后的孩子不依赖他们、也不想回家时,一样会产生落寞的心情。这种落寞可能演变成对孩子的埋怨和控诉,并变成新的家庭矛盾。

    给疏离型家庭的两个建议

    说到这里,你一定想知道,如果自己来自一个疏离型的家庭、或者是正处于一个这样的家庭里,该怎么办?

    其实我想,在这个世界,没有哪种活法是一致的、应该的。总有人个性独立一些,有人更依赖别人一些。独立也有很多的好处,特别不容易陷入关系的纠缠,比较自在。

    但是,如果你确实感觉这种状态困扰了你,想要改变,那我有两个建议,分别送给孩子和父母。

    如果你是来自疏离型家庭的孩子,脱离这种困扰的关键是要学习跟别人分享情感。既要提自己的需要、讲自己的感受,也要试着去理解别人的感受。如果不理解,就直接问对方。这种分享最开始会给你带来很多的焦虑,但是慢慢地,你会发现与他人分享和联结的乐趣。

    事实上,我见过的很多疏离型家庭的孩子,都是在成家了以后,才逐渐学会去爱和依赖一个人。因为在成家以后,他们有了一个分享的环境,他的边界也会变得不那么紧密。

    而对于父母,我同样想说,从什么时候学习爱都不晚。

    只是这种学习需要从理解孩子的需要起步。无论你秉持什么样的教养理念,看见和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都是重要的事。不要担心自己做不好,有时候,孩子会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其实,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归咎过去的事情,并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

    在关系当中有一个基本的原则,谁意识到了问题、想要改变,谁就要跨出第一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5|疏离:父母和孩子成了“陌生人”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na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