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科学地学习(一)——从一个“背”字谈开去

科学地学习(一)——从一个“背”字谈开去

作者: 金小仙林湖李品 | 来源:发表于2018-11-23 20:05 被阅读0次
科学地学习(一)——从一个“背”字谈开去

一.背景概述

提到语文学习,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不就是多读多背嘛,背多了孩子自然就会了”。毕竟千年以来的私塾教育,民国国语开蒙教育,以及建国以来长期苏联教育模式影响下,人们会建立起“文科就是要背”的固有印象。

即使现在课程改革大行,语文课堂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强调趣味性和启发性,但还是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构建,简单的说,就是孩子要有识字量,要使用拼音足够熟练,才能高屋建瓴,积极参与到课堂更高级的思维互动中来。

至于如何夯实基础,如何平衡“记忆——启发——创造”的关系,则是我作为教育工作者所要研究的重点,一方面,我们要吸取教育学心理学经典中的理论精华,将其运用于课堂,一方面,我们要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发现孩子们个体特性,制定符合孩子发展特点的记忆模式。

二.记忆理论概述

关于学习记忆的理论,心理学家与教育先哲们有诸多论述,在此我用简陋的,平俗的语言,只大略概括几条目前较为主流的记忆理论:

(一)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原本就储存在人类脑海中的,而人类的学习过程是不断唤醒原有记忆的过程。

(二)消退说——代表人物巴普洛夫,他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即“用进废退”。这也是最符合大众认知的记忆理论。

(三)干扰抑制说——代表人物詹金斯和达伦巴希认为,遗忘是因为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即“学了后面忘前面”。

(四)提取失败说——这种理论认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而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例如《神探夏洛克》中掌握丑闻的反派boss,他有超人的记忆力,他不用文字记录,而是用一些物体作为线索,与自己的大脑协作构成了一座“记忆图书馆”。这就是线索提取最好的例子。

三.实践与运用

了解了教科书上记忆的理论之后,我们所要做的是将其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所有的理论都是为了实践服务的,那么,我们能做到的又有哪些呢?

(️一).对应记忆消退——练习巩固,强化记忆,对抗消退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很多人都听说过,盛行一时的还有“艾宾浩斯背词法/记忆法”,在这里我可以说,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已被证实的,科学的记忆理论,但中国市面上大行其道的“艾宾浩斯记忆法”实际上并没有理论依据,它不过是商家造出来的噱头,没有实验数据也没有严密的论证,其本质不过是反复背诵而已。

对抗记忆痕迹的消退,离不开反复的练习,每天晚上的家庭作业实际上就是对当天知识的一个巩固。在学习新知识之后,学生是需要适当的练习来巩固的,这个不言自明,但更多家长和学生不清楚的是,习题难度的选择应是怎样的。

以生字“目”的学习为例,在课堂上的学习是这样的:

认读(拼读)——释义(老师会在这时介绍象形字的概念)——书写(笔画,笔顺)——启发性学习(组词造句)。

而这个过程中,几乎每一步都可以是一个考点:比如在认读上,可以考最基础的形态——看拼音写词语,给汉字注音。也可以考进化形态——请填出这个字的声母,字音连线,分辨它是不是整体认读音节。还有究极进化形态——下面不是整体认读音节的象形字是哪个(当然遇到这种题目的概率真的很小,除非出题老师刚和儿媳妇吵完架)。

在书写上,可以最基础的考——写笔顺,可以拐个弯,考它的第几笔是什么,可以拐个大弯——把五划的字归类,更别提书写美观,笔画间距等等等等……

这一个字,对学生课堂上而言,他们要完成的记忆如下:他们知道这个字是读mu,是第四声,笔画是竖竖折横横横,是象形字,是眼睛的意思,组词是目光……

(所以各位家长到这里,有没有发现你的孩子其实很厉害?在辅导作业的时候可以心态更平和一点:孩子做的慢想的慢,不是因为笨,是因为这个学习的工程量实在太大了啊!)

至于练习也要遵循一个“由浅入深”的原则,新课学完的当天,孩子应该完成书上的描红,习字册,能读出这个字的读音,能理解它的意思,能组词——简而言之,能复述课堂内容。

复述成功熟练之后,进入高难度练习——做题,我个人反对题海战术,重复的题没必要做,比如字音连线和注音是同一个类型的,做一个就行。

到了期末复习汇总的时候,需要的并不是高难度的题,而是对遗忘概念的巩固和强化,回归基本,再次学习直接的概念,孩子自然会把它用到考场中去。

(二)对抗抑制与干扰

对于孩子“前学后忘”的情况,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是可以改良的。比如有的孩子背诗,我班上一名学生跟我说,他晚上背诗,第二天早上记得特别清楚,这是因为他背完直接睡觉,没有后摄抑制,自然背得清楚。

对于学习材料之间的抑制,复习-联结是最好的办法,再次以生字为例,教学“刀”字,我会提问一句“还有哪个字的书写与它类似?”立刻有学生提取笔画,结构信息,回答:是力字。

在学习材料之间不断建立链接,学着后面想到前面,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可以多提一提“刀-力”这样的问题,在平时就完成了强化和复习。

(三)快速有效的提取

考试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对已学知识的检索-提取-应用的过程。要想考得好,写得对,就有两个必要条件——记忆深刻的知识储备与快捷明确的检索路径。

比如我要搜索“杰奎琳*肯迪尼”并得知她的资料,我必须要联网,有百度百科可查,类比学生,就是这个字的音形义笔画笔顺你都要熟记于心,否则是查不出来的。

但是我如我忘记了杰奎琳这个名字,我可以联系平时印象,去搜索“肯迪尼总统夫人”,一样也可以搜到结果。

然而搜索关键词一旦模糊,比如变成了“粉红套装染血”“刺杀总统夫人”“总统夫人”,检索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类比到学习中去,就像我抛出开放性问题:“写一句今天你秋游的收获。”

知识储备充足,拼音熟练,识字量大的孩子,运用了检索思维,去已学的信息库中迅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字,他们可以肆意地去写:“今天我们去秋游,我们玩了滑滑梯。”

而基础薄弱的孩子,没有经过检索训练的孩子,第一,是没有这个信息库可以提取的,第二,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检索运用。他们想说,但无从提取,也不知如何提取,所以根本无法写好哪怕一次看图写话。

检索提取训练没有想象中那么难,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信息库——就是把书上的知识点背熟,记牢。其次就是反复让孩子去提取——可以是在看到超市商品标某个字后,让孩子组词,也可以是让孩子自己写贺卡,写简短的感谢信,写收据,这些过程,都是可贵的检索训练。

三.写在结尾的话

这是我教学生涯的第一篇随笔,有掉书袋的嫌疑,也许会有人觉得这么做像一个书呆子,满篇理论,没有心灵鸡汤的优美,也没有提分的诀窍,甚至我取不出一个“震惊!家长这么做,孩子期末提高20分!”这样的标题。我能做的,只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奉献出我的所知,总结我的所见,提取出一小步一小步的提高方法。

我对于教育,对于学习,向来心存敬畏,就像敬畏生命一样。我从来觉得,学习没有一条捷径可走,脱离基础知识去谈创造力,未免如同空中楼阁。实际上,你学的越多,想的才越多,你的思想才更有深度,否则,你会发现你辛辛苦苦总结的一点“人生哲学”,早就是先哲经典中轻描淡写的一笔,你不过是做了无用功。

作为教师,我想我不是园丁,也于人类灵魂的建设无那么伟大的作为,我向来自诩“盗火者”,我所经历的我所学习的经验,学习经验的经验,都是我不惜一切窃与学生的火种,我是一个纵火者,我教会学生学习,教会他们阅读,教会他们无人可阻的成长,然后,星火燎原。

FIN

相关文章

  • 科学地学习(一)——从一个“背”字谈开去

    一.背景概述 提到语文学习,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不就是多读多背嘛,背多了孩子自然就会了”。毕竟千年以来的私塾教育,...

  • 从一个单词说开去

    今天学了一个新单词grit,分享给大家,中文意思大家都很熟悉,就是毅力。 毅力是什么?是做一件事情的坚持,是不管在...

  • [校园]飞过云端(16)期末考试,我们帮老师改卷子

    马梦瑶用一个字总结了初一课程的学习方法:背。 背书是施云的强项。元旦过后,施云开始没日没夜地背书。 施云没有科学的...

  • 从一个剖宫产病例说开去

    生育年龄妇女若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注意HCG情况,足月分娩后注意HCG变化

  • 从一个护士感染说开去

    疫区医生和护士也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治疗和护理患者,自己却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并且不知不觉中也感染了自己的家人……...

  • 从一个电话说开去

    昨晚大约七点多了,手机正在充电,我在沙发上看新闻联播,听到声响,开始想,是谁这时间给我打电话,拿起手机一看,是一个...

  • 从零开始学英语

    比学习还重要的是学习方法了,英语最基础学习可以概括为三个字,背背背,背单词,背句子,背语法,背课文…… 零基础先从...

  • 从一坨屎说开去

    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它体现在一个人的礼貌、风度、气质、修养、德行、谈吐和行为习惯上。有着良好教养...

  • 从一点走开去

    这里有一个点, 一个孤独, 笨重, 寂寞的点, 这个点开始行走, 拖着沉重的脚步, 与蜗牛赛跑的速度, 一点一点的...

  • 从一物说开去

    对于成长二字,我可是颇具好感。 一个人的成长,肉眼可见的就是最初的年龄之上。 一个人,从无到有,是多么的神奇。 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科学地学习(一)——从一个“背”字谈开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qs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