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面试官群里更新了每日招聘进度看板,同步几个跟进中的人选,其中有一个很看重的人选接了别家的offer,备注里写着:同学推荐了一家做图像视觉的公司,北大的同学比较多。
面试官们之间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对话,互相赋能:
“这位同学我还聊了好半天呢,nnd。”
“咱们要有持久战的决心。”
作为专业度很高的技术同学,成为一个优秀的面试官并不容易,聊一个人动辄要一个小时,付出了时间、精力和专业判断,都希望有结果,而不是聊聊天。尤其是人才稀缺的情况下,面试的目的性非常之强,就是要让人选进来。
如果以把人才招聘进公司为目标,面试官的挫败感就会非常强。毕竟三轮面试,每轮都是三分之一的淘汰率,有一部分面试换来的不是人选的加入。不妨换个思路,把考核者角色转换为赋能型的面试官,对于面试有全新的理解:
1.甄别人才
通过面试把适合的人才筛选出来,吸引加入。
2.支持候选人
最典型的就是教练型面试官,把沟通作为对候选人的支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引导做更好的职业规划。
3.雇主品牌宣传
关注人选的面试体验和感受,面试官的言行,每一个细节都是最好的雇主品牌宣传。
2022年3月1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