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碎片化阅读 | 如何避免心智过载

碎片化阅读 | 如何避免心智过载

作者: fabb974975c0 | 来源:发表于2018-08-25 15:36 被阅读13次

    信息碎片化时代是指人们通过网络传媒了解阅读与以往相比数量更加巨大而内容趋向分散的信息。完整信息被各种各样的分类分解为信息片段,是信息爆炸的成因和显著体现。

    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轻易地获取各种尚不清晰的事物,形成了阅读惰性,我们该如何避免心智过载呢?

    曾经有一段时间陷入了信息碎片焦虑时期,每当手机里各种APP上亮起小红点,就会焦虑。后来把手机所有的“消息通知”关闭了。急切地想要获取更多信息,丰富谈资,其实只是浮光掠影的阅读了非常多的信息。自以为可以使自己变得“有趣”,其实实在无趣。长期只是接受碎片信息,对思考能力并没有提升——难以对事物进行深入剖析,并且我发现无法静下来看进行20分钟的长时间阅读时,注意力涣散地可怕。我知道出问题了,且需要作出调整了。应该从碎片信息中系统地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太多的碎片转移注意力。经过摸索现在也算是勉强有了好转,做出改变中......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议,欢迎分享,督促做出改变。

    1、断舍离

    你是否跟我有过相同的经历,看到一些大神推荐的手机APP都会忍不住下载,但是倒腾了一下就没有再点开过。特别是下了一大堆的学习APP,“贪多而不务得”,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我们打开手机是为了娱乐。

    有一天删完了手机里所有能删的APP,清空了相册、备忘录。那一刻心里实在是觉得爽快,算是和手机的一次博弈。

    之后对手机里的APP做了一个精简,减少刺激源。重新下载恢复,其中最明显的改变是,删去了大量学习APP、P图软件以及生活软件,手机界面也干净了不少,留下的是自己高频率使用的APP。

    其中微信和喜马拉雅FM是我碎片化时间主要使用的APP,紧接着我做了第二件事:清理微信公众号和喜马拉雅FM订阅,减少低价值碎片化阅读。

    清理的时候才发现,关注了大量的传媒人,但几乎大多数关注了就从没有点进去看过,喜马拉雅订阅里的电台节目质量参差不齐,一番整理后,找出了自己觉得有价值、感兴趣、认可的东西。

    2、笔记整合

    平常浏览公众号文章、微博、豆瓣、听书,看到有趣的观点、句子,别人的精妙想法、推荐都会记录下来。有时候突然有了什么思绪也会写在备忘录里,所以其实我的备忘录杂乱无章,有时候翻的时候,还发现中间夹杂着一句“不能吃了,要减肥。”导致每过一段时间觉得太繁冗,直接全部删除,倒是图了个干净痛快。

    后来在《洋葱阅读》一书里读到了如何整理碎片化的信息。书中提到了一个APP:印象笔记。

    "首先去创建一个收集箱,把所有乱七八糟的东西:文字、图片、文章都收集进去。统一用一个地方进行收集和保管,分类形成体系。”

    分类形成体系有利于让我们在我们自己感兴趣的垂直领域进行专业细分,而不是对什么都东西都只是一知半解。印象笔记的优点在于能够实现碎片化信息的“零存整取”

    3、思考输出

    无论哪一个平台上,由于载体的局限性,其内容源都根本不足以提供完整的、系统的、有深度的论述。而更多地只能是提供一些浅显的、易于理解的、不需要过多思考就能够获取的信息,以吸引能多的用户。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处理这些碎片信息。

    “KnowYourself”是国内第一泛心理品牌,每一期的文章必看。这个公众号吸引我的一点在于每一期都是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知识展开的行文,且思想前卫开放,总是带来认知层面新的突破。通过这个公众号收集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概念,比如之前提到过的“马斯洛需求理论”、“斯得哥尔摩综合症”,以及新看到的一个概念“甜蜜点”,碰到十分感兴趣的,会去网上看更多其他相关的文章,点成线成面,写下自己的看法、见解或者是相关联的故事,必须在阅读的同时,让大脑参与进来,进行深度加工,才能提高对知识的吸收率,这就是一个思考输出的过程。

    再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干货类文章,比如只有“干货”不去应用,再多的干货都没有用。任何的道理或建议都有其自身的适用范围与适用情境。比如提到早起的好处,那么就从明天开始早起,自身真切去实践、感受,然后写下自己的体会。形成自己的东西,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内容。若不加以自我思考与身体力行,碎片化观点只会使你长期自我矛盾、自我冲突、自我内耗,甚至无病呻吟,给自己贴标签,产生很多疑病症状。

    4、时间安排

    今年关于时间管理的讲座铺天盖地,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汗牛充栋,然而:时间本身是无法管理的,时间管理的本质是管理我们自己的行为,即坚持、自律。

    我是一个爱做计划的人,但也是一个“行动的矮子”。当自我无法约束的时候,就只能借助外界力量。日子过得太舒服,便会产生惰性。网上有很多打卡活动,花36.5报过单词打卡计划,花199报过小组打卡计划,花399报过外刊阅读计划,早起计划,瘦身计划,学习计划,有成功的也有半途而废的,尝到过自律的甜头,还在继续探索自律中......

    5、建立深阅读习惯

    我们应该养成固定的阅读时间块,去阅读有深度、专业性、需要动脑子的书籍。

    之前跟一位女孩儿一起在外面吃饭,她似乎有随身带书的习惯。排号的时候,她就拿出了一本书开始读。

    暑假的时候重新恢复深度阅读,每天下午会花费2个小时阅读。浮躁、沉不下都是一个过程。深知知道手机是一个诱惑,于是深度阅读时,我不会把手机带在身上。我认为阅读是需要仪式感的,我喜欢纸质书籍,不喜勾画和批注,所以我会拿一个本子写字摘抄,读完一本书,看自己做的摘抄甚是觉得赏心悦目。

    因为开始做公众号,每一次做书籍推荐的时候,其实是对我的读书笔记的一个复查,使我减少了阅读的懒惰性和不思考。也使“读书”变得有趣、有意义。

    现在市面有一大部分的书籍,是为了迎合消费者,是时代产物下爆款,像是公众号文章合集。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还是看个人喜好。

    所以,大家做深度阅读的时候,首先要挑选一本好书。

    至于该如何挑选书籍,可以先读一读朱光潜先生的《读书与做人》

    “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现在的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曾夸口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浮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

    许多流行的新书只是迎合一时社会心理,实在毫无价值,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书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读一遍两遍以至于无数遍。别的事都可以学时髦,惟有读书做学问不能学时髦。”

    长时间的深度阅读会使人心智平和,少去一些浮躁。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碎片化阅读 | 如何避免心智过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rg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