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的意义

作者: 安洁儿自在 | 来源:发表于2024-02-22 20:54 被阅读0次

    明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自从学会做汤圆后,去年的元宵节是一家人自己包黑芝麻馅的汤圆吃,今年元宵节前继续和家人自己动手做。

    这次主要参考了陈允斌老师发的甲辰龙年元宵节食方—易消化,养脾胃的椰香栗蓉汤圆,据说好吃还养脾胃,也适合老年人以及病后体虚的人。

    在糯米粉里加了葛根粉,因为允斌老师的在文章中说汤圆皮用纯糯米不易消化,可加入葛根粉来做。葛根粉特别适合内分泌失调,三高,骨质疏松,经常饮酒的人,以及更年期的女性。

    家里正好也有现成的板栗和红糖,这种馅料还是第一次做,不过做好吃的总要有勇于尝试的开放心态。

    在做美食方面,公公的行动力是很强的,婆婆也很积极响应,有时候我只是稍微提倡了一下做哪道美食,想法还在脑子里转着,一转身的功夫,就看到公公已经把材料准备好了,婆婆也帮忙找好东西,这使得本来随口的一个想法,没有了退路可言。就是这样,在四季中,我们顺时在饮食上做了不少尝试和突破。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翻车的时候,面对失败,我们经常是相视而笑。公婆对我那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给予了很多的包容,让我有勇气和底气在这个速食化的时代中寻找慢生活和顺时养生的美好节奏。

    气氛到位时,孩子们也会加入,大儿子说,汤圆和元宵是不一样的,然后亲手示范了一下,元宵是把馅料沾湿,然后在糯米粉里滚,再打湿,再滚,它就越来越大了,成了元宵的样子。汤圆则是擀成剂子搓圆压扁再把馅包进去,两者的外形也有不同的区别。

    包好一屉屉的汤圆包好后,过节的气氛也浓厚了,心里有满满的成就感。传统的节日一年只有一次,和孩子每过一次节日,便又向前迈进了。

    或许多年后孩子记住的不仅仅是过节时吃的东西的味道,更多的可能是在节日里一起做了什么事情,或者好玩的片段。

    想起自己小时候很喜欢过节。比如过端午节,那时流行挂着五彩绳编成的蛋兜,把鸭蛋装在里面,挂在胸前,出门和小伙伴们碰鸭蛋,看谁的鸭蛋先被碰破,谁就输了,然后剥开鸭蛋吃,输了的人也是高兴的。

    在记忆中,我们记住的并一定是当时的鸭蛋味道有多好吃,更是这个互动和玩耍的过程。还有吃粽子,吃粽子的灵魂就是那个一层层剥开粽叶的过程,之后再用筷子串上去,举起来,先从其中的一个角开始,轻轻咬上一口……

    其他的节日也是如此,在生活的真实体验中,自然而然地记住了节日的时间和风俗。

    通过约定一个共同的日子,遵守相似的习俗来达到精神上的和谐团结与共鸣,这是人类能长久发展的智慧。

    小到一个家庭也是,不要小看节日的力量,在一次次的过节中,家人们能互相安稳情绪,在实践习俗中,形成团结,合作的默契。

    后面公公又做了独特版的芝麻花生馅汤圆,晚上煮了一些吃的时候,孩子们对爷爷做的汤圆一致叫好。

    下午,看到窗外一群群大雁排成人字形飞过,想起了雨水节气中二侯鸿雁来,这个场景挺应景了,还是在农村的大自然环境中,更容易捕捉到节气变化的景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节日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sg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