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险些又读完了另一本小说,是马洛伊·山多尔的《分手在布达》,作为匈牙利顶级作家我之前读过他的《烛烬》,这是我读他的第二本书。大段大段的对话可能是他写作的一大特点。夯实的对话,如城墙般深厚。
不过先不谈这本书,毕竟昨天的莫迪亚诺还在脑子里盘旋。一篇刚读完原书的读后感是不值得一读的,就像未经过时间的思想一文不值一样。同时还在读好几本书,有时候人物都在脑子里乱窜,挣脱了纸张的束缚似的,特别有意思。
我仰起头看天,左手抬起来在脖子上搓一搓,再把这些曾经是我身体的一部分物质甩出去,又把头回正,看着杯子里的白开水我喝了一口,瞬间想念起咖啡来。越来越喜欢喝咖啡了。不是此前的只喜欢强调和氛围,而是更注重味道、口感和变化。前文用的“甩”字不大贴切,看似可能使异物飞出很远,但实际上它们仅仅落在了脚边,“甩”,不过是一厢情愿。很多事也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
一厢情愿也没什么不好,就像男性不显露出来的“大姨夫”,偶尔使其脆弱、偏颇和非理性都是对生活的缓解和和解,然后再继续坚强,也是好事。为人可以耿直,但不可锋利,物理刺激性的事情还是不要做,无论多大年纪。在与人冲突这个问题上,我宁愿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不是任何人的对手,遇事多谦让,不仅省了冲突还免了麻烦,最重要是节省了时间。
如今信息之多自然会导致不够深入,全民处于浅层状态已然常态化,这自然又是不招人爱听的话。如果我是上帝我会告诫人们,少和人接触,在物理和心灵上最好都要尽量远离人群。较为扎实的人类关系的构建并非易事,无论是不开化的过去还是今天。我脑子里常常有一个场景:一对好朋友或情侣做了某坏事被抓起来,在分别审讯时他们会怎么说,是努力撇清责任还是为对方考虑。相信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发生。在此并非探讨司法程序以及公正的问题。人心叵测,“留一手”成了人际交往的常态。
乐意说真话或极少掩饰的人并不等于他们的高尚,也许是出于想的太过简单。山多尔在书里说越高阶层的人越是冷漠(愿意是说女性,但不能在此重复上下文,且不可断章取义)。而现实生活告诉我们低阶层的人心里一样充满十八弯式的“小九九”,无非是“格局”大小罢了,本质上并无太大差别,利益而已。这样的压力会激发一些人的潜力,也会使一些人很“佛”,倒是个人选择无可厚非。
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很多,不必一一列举,都是与时间的慢慢和解。总结起来,也没太多新东西了,除非某一领域某个具体问题的研究才有可能打开新纪元,大而化之的道理如被千百人咀嚼过的菜叶,只能重新包装起来或做成蔬菜干吸引小孩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