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笔记: 朱倍贤原始佛法讲座(1)|七觉支

笔记: 朱倍贤原始佛法讲座(1)|七觉支

作者: summertulip | 来源:发表于2018-06-05 12:47 被阅读0次

    「七觉支」就是: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

    佛陀说:如果培养起这七种内心的特质,将心朝向「依远离、依离欲、依灭、向于舍」的方向,就是解脱法的内容。

    一、念觉支

    「念」:记得当前要做什么事情,自我提醒,让一个动作有连续性。当注意力跑到别的地方,就再把它带回来。

    静坐一开始,心中就要保存正念。记得现在的功课是:用呼吸安抚身体或者提供能量。当疲倦了不耐烦了,提醒自己:持之以恒。念兹在兹,观察、调整呼吸。

    七觉支里,三个是有提携效应,三个有安抚效应,它们都需要念觉支。

    二、择法觉支

    「择法」,就是分别「对、不对」,知道取舍。

    需要「正念」才能够「择法」,如果不记得所听过的佛法,就没有办法择法。当听到某个技巧,记得它,在练习中,知道怎么样调整升华。

    三、精进觉支

    「精进觉支」:充满了斗志和持之以恒。这里面也有「念」的味道。佛陀说,通往涅盘的舟车就是精进。依止这样的正能量。

    四、喜觉支

    指的是正面的喜,例如:用功的感觉蛮好的,感觉到很踏实;给予心纪律、框架、努力的方向;清醒中有清新的滋味。还有其他的喜,包括慈、悲,由衷地流露出善意,希望自己快乐,希望所有人快乐,由衷地祝福。

    呼吸时,特别在安抚自己的身体一样:「让我来滋润、照顾你。」身体的细胞会很高兴,会张开嘴巴笑。「真好!我们是被爱的,是有被照顾的,你没有忽略我们。」

    五、轻安觉支

    「轻安」就是类似放松、省力、身体变轻了。

    我们都扛着一些重担在身上。例如,忧虑感、恐惧感。事实上,不用扛着这些东西。一般人习惯性紧张时,就会抓着东西,好像要溺水的人,觉得要抓着东西,才不会溺水。要习惯性地,一发现这是一个重担,想都不用想,毫不犹豫地瞬间割舍。

    去品味,怎么样能够节省能源?要做到节省能源,敏感度必须要增加,你才知道,现在有哪些地方在浪费能源?把放松当作是一个正在进行的方式不断深化。

    六、定觉支

    「定觉支」是指身心的安稳度,对于眼前的工作,投注的专注力、「身心统摄」。因为认真贴近地在观察呼吸,感觉心跟呼吸、跟身体的距离好像减少了,变成很融通、很统摄。

    有很多不同种的方法,可以来达成「定」,可以透过前面几个觉支的帮助。好比说,念觉支能让你的心能够安置在它预选的范围内。也可以透过喜跟轻安,让心有个落脚、安住的地方。

    我们的目标订在:让身体内在的宁静感,比起外界刺激更有吸引力。不管身在何处,感觉定力都伴随着你,不会退失。有足够的智慧知道,有哪些场合无法维持定力,懂得避开它。这里面有择法的味道。

    「初禅」最低的标准就是:能否脱离开对五欲饥渴、焦躁的状况?这里面有清新,在这样的清新中,统摄、安稳、落脚。

    去看:是什么样的力量,打乱了色界禅的状况?一定是五盖里面,其中的一个力量。要能够做到,一整天在清醒时,大部分都处在跟色界禅相应的状况,不难,尤其是认真的人。

    境界不断在改变,声音在改变,触感在改变,可是你的心,像是一面不动的镜子,并没有因为境界的改变,而使得自己受到波及。

    七、舍觉支

    「舍」就是心觉知到不同的境界,舒适的、不舒适的、中性的感觉,能够放下无谓的反应,能够包容。在定的基础上,去体会什么叫做「舍」。

    镜子能够反射、照映万物,它本身对于万物是没有取舍的。让已经发生的,彻底地磨灭。允许正在发生的事情。还没发生的也没期盼。允许这些正在发生的现象,充分的穿透自己。能不能用舍的力量,就算是不舒适的触感,也是平舍地接纳。

    【问答】

    问:平舍的「舍」和三依一向的「舍」,之间最大的差异在哪里?

    答:三依一向的「舍」是完全彻底清净,平舍的「舍」,再怎么修都还是一种世间法、一种架构法,一种活动方式。

    「想要维持」就是一种「我执」的形成。对于不舒服的境界,要把它推开来、逃跑。「自我感」,是透过这些活动在产生的,自我感的动作,都是对于「苦受、乐受、舍受」在反应的动作。

    问:平常在用功的时候,七觉支要怎么运用?有次第吗?

    答:七觉支的次第,头三个:念、择法、精进,等于「四念住」。

    什么叫做「禅那」?就是修四念住,修到心可以暂时不需要透过欲的乐,来汲取满足感。心能够如此融入于四念住的功课,能够体会到什么是喜?什么是乐?什么是平舍?这就叫「禅那」。

    看七觉支的排列顺序,头三个是四念住的内容,接下来是喜、轻安、定、舍,跟四禅的前进方向是一样的。

    「禅那」发展的方向:先懂得透过四念住的技巧,来了解心、调整心、释放心。在调整、释放的过程,有时候会体验到「喜」,那是比较低的禅那。接下来会体到,以「乐」为主轴的经验,那是中等的禅那。最高的禅那是四禅,它的特质就是「平舍」。

    七觉支可以是有次第的,以四念住入禅那,然后不断地升华禅那,那就是七觉支。

    在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不从次第的角度,来理解七觉支。七觉支里的「精进、喜、择法」是「提携」的。另外三个:「轻安、定、舍」,是属于「安抚」性质的。最好把七觉支背下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常常提醒自己:这个时候,可以用什么工具?这工具的用法是什么?

    问:七觉支要导向三依一向,否则还是世间法,是否七觉支有细腻和粗糙之分?

    答:一般人以为,出世间法是多么细腻,实际上,里面所要使用的力道,都没有超乎常人的。唯一的要求是,这个人的「基本功夫」有没有做好?好比说,有没有惭愧心?

    当你具备了基本的条件,唯一需要的就是「正见」。比较细腻的七觉支,是「方向」的问题,就是去检查:执着会造成苦。「依远离、依离欲、依灭、向于舍」,是唯一通达离苦的方向。

    三依一向:

    依远离、依离欲、依灭、向于舍

    「依远离」就是能够看到不同程度的执着,带来不同程度的负担。

    「离欲」,就是去看到痛苦的来源,是来自于饥渴感。是迷恋于:五蕴的状态、身体的安适、感受能够带来的刺激,能够想、分析,能够在不同种的意境之中得到滋味。迷恋于「能、所、我能觉知」等功能。

    「灭」是指当你不再扛起,不再参与其中,就在「当处」,它自己就瓦解了。心不需要依附自我感的那种灭,是彻底的、自由的滋味,没有需要落脚,没有需要非要如何不可。

    「向于舍」就是能够放下什么程度的执着?里面是否还有没有必要的用力?把七觉支带到「依远离、依离欲、依灭、向于舍」的方向,就可以通往出世间法。

    【问答】

    问:面对喜欢美食的人,如何谈厌离?

    答:去体会一下,身体少吃东西,没有吃东西,减少负担的舒适感。

    问:静坐时,一个不好的念头进来,这时要用择法,还是要用平舍来面对?

    答:当你的活动,无法改变事情时,就选择平舍。当你的活动,还有改善的空间时,那就是用择法。

    问:平舍也是择法的一种,所以不需要把平舍看成是置之不理,而将平舍跟择法分开来?

    答:所谓的「置之不理」,是转移注意力。对待身体的不舒服感,其中的一个方法是:先不要理会那个不舒服的地方,先去理会舒服的地方。把觉知浸淫在正能量上,不去理会疼痛的地方。当然,不要拘泥于这个技巧,有的时候这个技巧没有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记: 朱倍贤原始佛法讲座(1)|七觉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up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