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听了昨晚历时三个半小时的《如何用个人品牌打造赢利型社群》的课程,内容很多,感觉做笔记不太现实,不如听完了写下自己脑海中留下的内容吧!
一、社群不是群,而是孵化器。
这个说的是不同于以往的理解,以前建群是因为一个活动,或者一个项目,所以除了维系服务对象、发布活动信息以外,群似乎没有多少功能,更谈不上孵化。社群是孵化器的概念的提出,就像社工说每个人都有能力是一样,社群中任何人都能够成为内容输出者,当你能看见、欣赏、鼓励社群成员,这些社群成员就会活跃起来,他们也会发挥更大的价值,承担更大的责任,也为社群产生更大的价值。
二、社群的底层逻辑是社群成员之间充分联结,个体价值最大化。
个体价值最大化就不说了,上面一点已经有了解释。而社群成员之间充分的联结,这也是不同于以往对于社群的理解。以前建个群,就是拉个人进来,多谈两句都会觉得“没时间多聊”,现在听到的这个是需要组织者首先去充分了解每个社群成员,了解他们对于社群的定位是否清晰、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希望通过社群自己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这就是上一点说到的看见,当然看见还有一点要做的就是每个人在群里说了话,组织者最好能@一下回应再继续讨论下去。然后就是每个成员之间的联结,需要组织者搭建平台让社群的成员有联结,这也有利于社群的活跃度的持续和提高。所以,建群不是拉人头,不是一个活动完了就“死”了,而是需要让每个人都能在群里找到自己的价值,并有机会最大化自己的个人价值。
三、打造个人的IP,需要重视自己的朋友圈。
金大大说,打造个人IP首先要有一个好看的头像,然后是通过朋友圈的IP丰满自己的形象,塑造自己的个人标签,发布的内容要有影响力。虽然朋友圈需要塑造,我是有点意识,会在自己育儿上有发布一些消息,但从来没说要去打磨,都非常随性,头像什么的我从来没想过,虽然也想自己变美,但这不是我生活的重中之重,确实像金大大说的更注重内容的输出。但其实想想,如果我之后要做妈妈群,他们会羡慕什么样的人,会被什么样的人吸引,如果是我,应该是那些带娃、事业两不误,身材容貌也不错的。谁会羡慕一堆肥肉呢?无论是刻板印象还是首因印象,都告诉我们,第一眼很重要,第一次接触很重要。看来,我还真需要在家把健身练下来(在家练,为什么?因为我身边更多的是普通的人,去健身房的估计不多,哈哈)然后应该就是拍照的技术了,还有就是朋友圈的发布要更结构化一点。还有很多很多,梳理一下:
1、换头像
2、在家健身
3、拍照技术
4、朋友圈结构化梳理
5、建立自己的智慧清单,学习别人怎样做IP朋友圈
6、模仿并练习
四、深耕私域流量
听了陆伟老师的课,我就想我要下个抖音、快手研究一下怎么做视频,今天听了课打消了念头。因为金大大说,如果是一个人管理社群这个不现实,同时要做这个公域流量的导入投入大、变现概率也不高。所以这也是一个收获,先把社群组建起来运营好吧,其他都是锦上添花,现在要做的是先把这个“锦”弄起来。
原本想写更多,但写到这里感觉短路了,估计是我的潜意识告诉我,上面要完成的清单和昨天的清单,先做好,其他的事情一步一步来,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