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间四月芳菲尽,一朝春尽太匆匆。
不知不觉中,暮春了。
小区围墙上曾经新鲜碧绿的爬山虎全部变成了墨绿。它们占领所有可以占领的高处,并在那里满意地摇头晃脑——看不见的时光悄悄改变着世界。
路边的槐花开了,沾着珠带着露,像一串串风铃。
记忆中的槐花树,长在学校的操场边。我们站在树下做广播体操,空气里有浅浅的清甜以及淡淡的花香。一抬头,槐花就在头顶上,魅惑着清亮的光泽。
放学了,有胆大的男同学“嗖嗖嗖”几下子便窜上槐树,伸长手臂去摘取那些高处的槐花并抛给树下站着的同学,然后大家一起快乐地分享。
在那个缺少食物的年代,槐花的汁液,给我们饥肠辘辘的童年,留下了甜蜜而美好的滋味。
是忽然暮春吗?好像不是。
雨踌躇,夏将至。
清风徐来,却还在诉说春天的故事。
因为春天,总是让人无限怀念。
红花绿叶,山青水明,一切都是那么的鲜活、生动,整个世界都活在欣欣然里。
一天,又一天。各种雀鸟把春绿叫得脆响,把春光叫得欢快;风,摇落树上的阳光,再把它摔在地上,斑驳成金色的细碎的梦。
一天,又一天。天地间的绿色开始成熟。树梢上的新绿不再明目张胆的彰显自己的稚嫩;油菜和豆荚比赛似的,拼命鼓胀着自己的果实;染了青黄的麦穗悄悄低下了头;啊,小荷叶已经探出了它的小脑袋,它们卷卷的样子,既慵懒又俏皮,仿佛一个个可爱的孩子。
春天,有很多很多韵味,也有很多很多的故事。
早春的故事清冽、含蓄。早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仲春的故事多姿、多彩、热烈、生动。仲春是“东园垂柳经,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仲春时节,全世界都洋溢着生命的勃发。
晚春的故事浓郁、深沉,带着一点点的感伤和不舍。晚春是“不但风饕雨更尤,落英满地诉春愁”,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2,
清明前后,会经常吃到清明粑。那是一种混合了清明菜的食物,是母亲特意为我们做的。
以前,我是不喜欢吃清明粑的。在我少得可怜的幼小的记忆里,清明菜是以一种充饥的形式出现在我的饭碗里。我对它有着深深的嫌弃。
以前,我也很不理解,母亲为什么对清明粑有着近乎执着的偏爱。后来,生活的磨砺教会我很多东西,同时也明白了母亲对清明菜的偏爱就像我们之于槐花,都隐藏着纠缠不清的感念和情怀。
每年清明时节,生活在城市里的母亲,总会想方设法弄回一些清明菜,做成清明粑,除了留几个自己尝尝,多的都是儿子家送几个,女儿家送几个。
清明菜,一种长在清明前后的野菜。它被母亲采回家后,洗净烫熟切碎,混合在一定比例的面粉、糯米粉中,加水搅匀,揉捏成团,再把事先准备好的馅料包进去,然后上锅蒸熟晾凉。吃的时候再用涂了少许菜油的平底锅烙一烙,烙得两面金黄方可。
清明粑的馅料可咸可甜,视自己的喜好而定。母亲为我们做的清明粑馅料很香,里面混合了腊肉、豆腐干、咸菜等,是我喜欢的味道。
更是母亲爱的味道。
转眼已过人间四月。芳菲初歇,小荷微露,大自然在季节的轮回中改头换面。
清明节后,清明菜渐渐老去,它的角色从食物向植物转化。母亲做的清明粑被我放进冰箱冷冻室,成为珍藏和怀念春天的一道美食。
3,
幼儿园里的枇杷今年长得特别好,几日阳光照晒,枇杷黄了,熟了,孩子们又可以采摘并品尝甜甜的新鲜枇杷。
“张老师,我好想吃我们幼儿园的枇杷哟,它一定很甜对不对?”
是的,它一定很甜,一如往年的甜。
那是属于夏天热情而甜蜜的味道。
因为夏天,也会有夏天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