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电影说教育——《狗13》

看电影说教育——《狗13》

作者: 父母大脑课堂徐徐 | 来源:发表于2019-10-26 15:43 被阅读0次

    情景一:强迫接受后强迫剥夺。

    李玩丢了狗后整日的胡闹,让家人忍无可忍,于是用一只一模一样的狗来敷衍她,一开始她是拒绝的,后来还是接受了假的“爱因斯坦”狗。但是当弟弟招惹“爱因斯坦”被咬伤后,爸爸又完全不顾李玩的感受把狗送去了“屠宰场”(后来知道是去了流浪狗之家)。

    在大人们看来,狗就是玩物,孩子的情感也只是一时冲动,丢了一只,再买一只就可以了,在家里乖乖的还可以,如果不乖扔掉就可以了。他们始终不知道爱因斯坦对于李玩来说就是一种缺失的被需要和陪伴。

    情景二:李玩离家喝酒到了很晚还没回来,从不出门的奶奶到外面去寻她的过程中迷路了,外出寻母的玩父撞上了吃酒归来的女儿,当女儿打算进门时狠狠把们关上,被刺激的李玩这时喝酒来挑衅父亲结果被父亲用非常粗暴的手段修理了一顿.......

    在大人们看来我生气了是因为孩子惹怒了我,所以为了让孩子明白犯错的后果会采用一些手段让孩子长记性。但实际上在奶奶外出找李玩迷路时父亲是被恐惧席卷:担心奶奶出事。而当李玩挑衅地喝酒这种行为触碰到了李父羞耻感的开关,不被尊重引发的情绪反应让他失去了理智粗暴地对待女儿,事后感到后悔并自责。

    情景三:被打完的李玩从房间出来后,父亲非常后悔刚刚的行为,让李玩坐在他的大腿上并语重心长地说:我这是为你好。

    一句“我是为你好”剥夺了多少孩子渴望自我的天性,他们和父母都深信不疑,并任由父母操控,事实上当李父失手打李玩的一瞬间他是失控的,根本没有“为你好”之说。所以当孩子进入青春期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并想处处跟父母做对,也是因为想去打破这句咒语的操控。当父母意识不到在这种理念下对孩子带来的伤害会期盼着:等你长大了你就会感谢我了。但是这种感谢可能迟迟不会到来,相反,孩子在等你的道歉。

    情景四:被抛弃的“爱因斯坦”到了流浪狗之家后绝食而死,但是李玩没有激动地去发泄,而是平静地跟父亲说了一句“谢谢”。

    本以为“爱因斯坦”被爸爸残忍地送去了狗肉店,当得知爸爸只是把他送去了流浪狗收容所的时候,李玩反而放下了对于狗的执着,对爸爸说了一句“没关系”。在这个情节中并不是李玩不在意狗了,而是能够感受到父亲是在意她对狗的情感的,所以李玩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的到了安慰。

    情景五:当李玩英语考了全校第一名,父亲激动地要带她去看航展,出现了难得的温馨场面,可是当父亲的应酬来临时,孩子的问题就会变得不值一提。

    孩子对于父母来说究竟是什么?开心的时候巴不得把整个世界给你,而当他们遇到了自己更感兴趣的事情时,曾经的承诺又变得无足轻重,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大的伤害啊!曾经的信誓旦旦给自己带来幸福仿佛变成了笑话,如果对孩子说了,请一定要做到。很多时候我们家长食言了孩子不追究并不是他忘记了,而是学会了不再期待。

    情景六:害怕李玩不高兴,爸爸隐瞒了和后妈生了弟弟的事情,直到弟弟过生日才让李玩知道。

    既然早晚都要知道,为什么不能够坦诚去跟孩子坦白呢?人会害怕麻烦而选择隐藏一些事情,而这种隐藏真相的行为反而会带来更多的麻烦。并不是所有家族的秘密都要去和孩子说,但是对于可以承担的年纪,隐瞒意味着对ta的不信任,这种情绪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困扰,可以尝试问自己:我是为了孩子好,还是怕给自己惹麻烦?

    《狗13》之所以会被禁播是因为里面对于家庭对青少年的忽略和压抑进行了赤裸裸的表达,审剧单位害怕引发更多青少年与家庭的矛盾,但是换一个角度看,当青少年看到李玩身上自己的影子又何尝不是一场疗愈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电影说教育——《狗1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zo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