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528936/d742f851dd44bee3.png)
婚姻里的摩尔斯密码
约翰·戈特曼教授在华盛顿大学有一个爱情实验室:研究者邀请一对夫妻到实验室中,就他们婚姻中引起争端的某个话题进行讨论,在此期间采集他们的心率、出汗量及皮肤温度等生理指标。将近3000对夫妻曾经进入这个爱情实验室。
那些对话看似都是平淡无奇,没人发火,没人失态,更没人突然顿悟出什么人生大道理。但是约翰·戈特曼却能通过短暂地对话视频预测50年后两人是否会离婚。跟踪调查所得数据显示,分析1小时的谈话视频,约翰·戈特曼预测的正确率为95%,15分钟的对话,正确率为90%。而当对话视频缩短到3分钟时,正确率依然高得惊人。
我们总觉得,要“了解”一对情侣,我们必须花费数周、数月的时间,把两人开心、疲倦、气愤、厌烦、愉悦,以及精神崩溃等状态都观察个遍,绝不能仅凭这放松的闲聊状态就妄下定论。要准确预测婚姻前途这等大事,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从众多领域搜集各种信息才行。而约翰·戈特曼为什么能凭借这短短15分钟的谈话就能发现婚姻中的秘密呢?
约翰·戈特曼有一套编码系统,称为SPAFF。此系统有20个代码,分别对应夫妻在沟通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绪。首先,工作人员为每对夫妻拍摄录像,然后再依据SPAFF系统加以分析。其中反感代码为1,蔑视代码为2,气愤为7,戒备为10,埋怨为11,伤心为12,一言不发为13,含糊其辞为14,依此类推。这套分类系统可以让人学会阅读人们表情的细微变化,学会如何诠释对话中的模棱两可之处。观看录像时,他们会为夫妻每一秒钟的交流指定一个SPAFF代码。因此,一段15分钟的争执会衍生出一串1800个代码组成的数据,其中夫妻双方各占900个代码。举例来说,“7,7,14,10,11,11”这样一组代码表示,在6秒钟的时间内,夫妻中的一方先是感受到了一闪而过的气愤,然后是含糊其辞,接着起了戒备之心,最后发起牢骚来。接下来,代码破译人员依照电极感应器上的数据,得出夫妻中的一方何时心跳加速、何时体温升高,以及何时在座椅上左右摇晃等信息,然后再将这些信息代入一个复杂的等式之中。
SPAFF代码分析衡量的正是婚姻中正面和负面情绪的比例。据戈特曼调查发现,一段婚姻若想延续,则婚姻中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之比至少要达到5:1。专业的SPAFF代码分析员在对话视频中所寻找的正是两人相处的一种规律模式。
《笔迹心理学》中通过不同人的字迹分析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及情绪状态,电视剧《暗算》还有一位听风者瞎子阿炳,可以在一堆密集的电码中判断不同发报者的性格、习惯。不管是写字,还是发电报,在不知不觉中都流露出了人们独一无二的个性。戈特曼认为,两个人的关系中也存在着一种笔迹,即一种不经意间自动显现的明显特征,无论是简单如敲出摩尔斯电码的小事,还是复杂如与人结为连理这样的大事,都有其可以识别且稳定如一的规律。对婚姻状态的预测,就是发现识别婚姻之中的这种规律。戈特曼还会请夫妻讲述两人相遇的往事,追忆恋爱过程中最有意义的时段,以此发现他们的婚姻模式。
人在恋爱中会经历两种心态。一种是积极情绪优势状态,即正面感情占上风、烦躁情绪占下风的状态。这种心态像减震器,配偶犯了错误,另一方会说:“哎,他只是心情糟糕罢了。”而当恋爱双方处于消极情绪优势状态时,即使是一件不置褒贬的事,也会被消极看待。在这种状态下,两人会对彼此做出难以挽救的判断。就算配偶做了积极的事,也只不过是自私之人的善举罢了。这两种心态都很难改变,当一方尝试修复两人的关系时,另一方是将此举看作亡羊补牢还是恶意摆布,要看夫妻二人处于哪种状态。比如妻子说:“你可不可以闭嘴听我说完啊?”,在积极情绪优势状态下,丈夫会说:“对不起,你说吧。”。在消极情绪优势状态下,丈夫则会说:“滚蛋吧,我的话还没说完呢。你真是个泼妇,跟你妈一个德性。”
SPAFF分析所做的就是记录一对夫妻积极和消极情绪的起伏形势。推测图表中曲线的趋势,一些线趋于上升,一些则趋于下降,但一旦曲线开始朝消极情绪趋势下滑,那么便会有94%继续下滑的可能性。这表示,如果一段婚姻一开始的方向没有摆正,后来的补救也往往无济于事。
戈特曼实验室中10段长为3分钟的夫妻对话视频,其中有一半是15年后离婚了。一般人很难猜出是哪五对,即使是婚姻治疗师、婚姻问题研究者、临床心理学研究生等,判断的正确率也只有53.8%,比碰运气的概率稍微好一点而已。虽然我们了解每段婚姻都有其特征,我们要寻找谈话过程中的积极和消极情绪,但短短3分钟视频中有太多转瞬即逝的细枝末节,我们根本无从下手。而戈特曼却完全不会受这些细枝末节的影响,他只需要在饭店一角偷听一对夫妻的谈话,就知道他们是不是要请律师,是不是要考虑孩子抚养权的问题了。戈特曼并不是关注所有这些细节,而是更有选择性。他只关注四种情绪--戒备、一言不发、指责和蔑视,问题便十有八九能够迎刃而解了。其中蔑视最为重要。如果夫妻双方或一方对另一方表现出蔑视的情绪,戈特曼便会将其视为婚姻出现危机的最重要标志。如果在婚姻关系上能够衡量蔑视这一因素,就不必煞费苦心地关注夫妻关系中的所有细枝末节了。
人际间的摩尔斯密码
心理学家塞缪尔·葛斯林对80名大学生做了大五人格性格鉴定测验,同时让这80位大学生的密友同样做了大五人格测验,结果不存在显著误差,密友在长期接触中对朋友相当了解。此后葛斯林又找了陌生人,让他们花15分钟时间参观评分对象的卧室,然后对卧室主人的性格特征进行评分。
结果发现除外向性和宜人性两个方面外,大五人格的其他三个方面,仅参观了15分钟卧室的陌生人反而比密友回答的更准确。卧室中都是大学生最私密的个人物品,而个人物品则是主人最生动的写照。
第一种物品是身份证明,居住者煞费苦心营造并希望展示给外界的形象,例如相框里成绩优异的哈佛毕业证复印件;
第二种是行为举止留下的线索,即我们不经意间遗留的蛛丝马迹,比如地板上堆着的脏衣服,或是按首字母排好顺序的激光唱片;
第三种是情绪调节器,即我们为改变居家情绪而对私人空间做出的改动,如房间角落里的一根香薰蜡烛,或是床上巧妙摆放着的装饰用枕。
这些都是在与人面对面交流中无法捕捉到的。同时浏览私人物品,还能筛除面对面交流中各种混淆视听、无关痛痒的信息,因为人在社会场合中表现出的行为总会或多或少戴上各种面具,并不总是跟实际性格特点相符,总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那些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朋友的人,不妨到他们的卧室中去逛逛吧,相信一定会有些惊喜的发现。
医患之间的摩尔斯密码
如何判断哪些医生最可能遭到病人的投诉?一种选择是验证医生的学历和资格证,通过档案来查看他们在几年时间内有过多少失误;第二种方法是偷听每位医生与病人对话的几个小片断。
你一定想不到,第二种方法才是正确答案。医生因失误被投诉的风险,与其所犯错误的多少几乎没有关系。
针对医疗失误诉讼的分析显示,遭到起诉的医生中不乏医术高明之人,而有些漏洞百出的医生却从未遭到投诉。同时,在由于医疗事故而受伤的人群中,绝大多数的人从未提起医疗失误诉讼。因医疗看管疏忽而导致的伤害,并不是病人起诉的唯一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病人在医生那里受到的个人待遇。在医疗失误案例中,病人总是会报告医生对他人不予理睬,或催促,或态度恶劣。
“人们不会投诉自己喜欢的医生。”
医疗研究者温迪·莱文森记录了一组医生与其病人之间的数百条对话。这些医生中,有一半从未遭到过投诉,而另一半则被投诉过两次或以上。研究发现,从未遭到投诉的医生花在每位病人身上的时间,要比遭到投诉的医生长了3分钟以上。
前者更趋于给出“指导性”的解释,比如“首先,我会为你做检查,然后我们再来详谈你的问题”,或者“我会专门留出时间供你提问”,这些话能够帮助病人理解他们在此次就诊中将会得到的结果,以及应该何时发问;另外这些医生更趋于积极聆听,喜欢使用“请继续往下讲”等用语;除此之外,他们在病人的就诊过程中也更幽默和爱笑。有趣的是,这两种医生提供给病人的信息,在质和量上都大同小异,第一种医生并没有给出更多有关用药和病情方面的细节。区别仅仅在于两种医生是如何与病人沟通的。
心理学家纳利尼·安贝蒂进一步处理了莱文森的录音,仅选取医生的声音剪辑成40秒,且是删除具体内容、由语调、声调和节奏组成的含混不清的“一锅粥”。她请人对录音进行了亲切、敌对、强势、焦虑等方面的评分,结果发现仅仅利用这些评分,她便能够推测出哪些医生曾被投诉,哪些没有。
现今医患关系如此紧张,前不久在知乎上看到一条信息,吐槽自己在就医过程中医生的冷漠,下面有一帮人在愤愤不平,声称“医生也是一种职业,不能要求那么高。医生都已经干了本职工作该干的事,病患就该知足和感恩了。现在医院患者那么多,冷漠是该有的态度,不然影响工作效率啊。”我猜想那些说这种话的或许就是医院工作者,亦或者是即将踏进医院工作的,对于这些人的观点,我只是替那么多的患者感到悲哀。患者,毕竟不是工厂流水线上的商品,医生,也不是工厂车间的机器操作工。不管医生的技术如何,受过何种训练,有过多么辉煌的成就,甚至对病人说过什么内容,仅凭医生说话的语音、语调就能判断出这个医生是不是受病人欢迎的。
医生要治疗的不仅仅是病人的疾病,还有心上的那道伤。
神奇的薄片分析法
上述根据有限的资料快速掌握情况,准确做出判断的方法就是薄片分析法。薄片分析法并非什么奇异的天外来物,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个重要特征。无论是快速做出决定,还是与新朋友会面,抑或面临一个陌生环境,我们都会用到薄片分析法。环境中隐藏着的“笔迹”众多,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使用薄片分析法来加以应对,并逐渐对这种能力产生了依赖。如果我们能花费一两秒钟,将注意力聚集在很小的细节上,那么我们往往会对事物有深刻的理解。
例如戈特曼离婚预测的实验,当心理学家给非专业人士提供一些小小的帮助,给予评分者一张清单,让其在录像中寻找清单上列出的情绪;除此之外,他们还把视频剪辑成30秒的片断,并让非专业人士将每个片断各看两遍,一次专注于丈夫,一次专注于妻子。结果非专业人士在预测离婚的正确率上也能达到80%以上。每个人在生活中早已是薄片分析的高手,只是缺少了那么一点专注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