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咖啡馆儿
可以不喝咖啡,但不能不知道沙左

可以不喝咖啡,但不能不知道沙左

作者: sSge5q | 来源:发表于2017-09-15 11:51 被阅读1785次

    1.“不只是咖啡”(2010)

    2010年那会儿,我还在喝黑雀巢。老大的玻璃罐儿,不加伴侣不加糖。

    开春某一天跟朋友去三中下坡一家小咖啡馆,才接触“现磨咖啡”这个概念,并且在咖啡师的怂恿下,人生第一次尝试了espresso,意式浓缩。至今我还记得喝下第一口时,咖啡师期待的目光:“怎么样?是不是口感很浓郁,香气饱满?”

    也许他当时不是这么说的,记不清了,但我记住了这个地方——有人在很认真地做事情,并把自己倾心的美好介绍给他人。这比咖啡店里挂满的电影海报、黑白好莱坞明星照片、以及各种八十年代回忆的旧物件,更迷人。

    这家店,叫“沙左”。2009年开张。老板姓沙,老板娘姓左。第一天接待我的是老板娘的亲弟弟,也是一“左”。

    老店窗外 二层 老店门口的电影海报 明星肖像是彼时咖啡店标配

    当时的沙左就是一临街民居改造的,两层。2012年搬到创意68园区后被“兰州拉面”接下,前几年路过,还能看到当年咖啡店时期留下的“沙左咖啡,不只是咖啡”的字样,旁边戴白帽子的西北大胡子身影来回,颇有一种趣味。

    当然“不只是咖啡”。

    那会儿的咖啡店概念还是“迪欧”商务简餐型的消费场所,具有店主个性的小咖啡店还未兴起。沙左店主什么个性呢?爱电影。这是最直观的。不仅仅体现在墙上的海报,还有各种电影放映活动,后来豆瓣的“光影之厦”放映活动 也安排在这里,老沙的条件就一个:每次活动签名的海报能不能留给我当纪念。这些海报现在都裱好了框,在68店里屋陈列着,低调含蓄。

    渐渐地,很多在外地工作的“文艺工作者”回到徐州经常光顾沙左,还时不时能碰到一些热爱单车和旅行的朋友;如果在二楼,常常能遇到读书备课的大学老师,或者谈论着这座城市应该有更多这种格调咖啡馆的创业者……

    在报社工作多年的老编辑“北方佬”还驻扎在沙左,用当时新买的5D Mark2在沙左拍起了纪录片,后来剪辑成片放到土豆网上  ,收获了接近十万的点击量。

    可所有这一切,还是建立在咖啡上。

    倡导“现磨咖啡”没多久,他就逢人推销店里的新豆子,“阿拉比卡!”这是他当时的口头禅,然后指指红盖的好看罐子:illy —— 风靡世界的意式咖啡豆。我在外地旅行时见过它的logo,还以为是连锁咖啡店。

    “我会形容,带点苹果酸头儿。”老沙会不断尝试illy豆子做的espresso,并给客人介绍“罗博斯塔”和“阿拉比卡”的区别,然后就是浅烘、中烘、深烘的理论,以及绿罐、黑罐的分类。后来有人买了咖啡豆找老沙磨成粉,他还会详细询问你的冲煮方法,从而决定磨成粉的刻度,并强烈建议只磨一部分。

    “咖啡一磨成粉,就开始挥发,磨好就要赶快喝掉。那一半下次再来给你磨。”

    那还是2011年,很少有人在意是否需要一杯好咖啡。

    2. “我们是否需要一杯好咖啡”(2012)

    2012年春天结束之后,沙左要搬到离老店不远的“创意68园区”。Loft,工业风。这一格局一直保持到今天,尽管对于老客已经审美疲劳,很多现在来的新客人还是觉得会眼前一亮。

    说是“新客”,五年来这家店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客” —— 因为位置偏,处于整个园区最边角,而且往里走没有任何业态,几乎是死胡同,所以几乎所有新客都是老客的朋友或者熟人。即便是今天,从没来过的客人自己找来推开门都要叹口气:“终于找到了!我上次来都……”

    68店施工时的记录 6米挑高的空间充满想象 五年前的眼光 舞台 儿童 7

    68店在当时虽然火,但还是小众追捧。

    不经营甜点、不卖酒水,不卖餐,(当时还有几款茶饮和果汁,现在似乎只剩下一款港式奶茶)。

    不许打牌、不许把有气味的食品带入、甚至大声聊天也会被告知请安静。

    没有积分卡、没有充值卡、没有会员卡、没有任何团购。

    对了,还没有沙发,只有硬椅子。

    这种听起来匪夷所思的咖啡店经营路数竟然也撑了下来,还成为某一年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中国江苏分册里,寥寥几页介绍徐州的篇幅中特地推荐的去处!

    用老沙的话说“那么多人给我说要有这个要有那个,很多店看这个好上这个,那个好上那个,理由都一样——总得活啊?可最后活下来的,反而是我。”

    沙左上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咖啡。

    搬到68之后,“不只是咖啡”悄悄变为:我们是否需要一杯好咖啡。

    当时的logo还是一只大象

    没多久,出去学习的老沙买了烘豆机,进生豆,自己烘。

    2014年开始,这座城市的咖啡客们开始努力记住更多的名词:耶加雪啡、西达摩、哥斯达黎加、肯尼亚…… 并试图分辨各种味道:柠檬花、烤红薯、烟熏、覆盆子、蓝莓……

    自然,老沙会组织杯测,把每次烘出的豆子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探讨。那时候他就给大伙儿讲,不要求你能说出那么多名词,只要发现你喜欢的那一款,记住,就好。你喜欢的,就是好的。

    那时候的老沙,真心爱玩,整个人都进去了。

    慢慢地,喝咖啡的人都知道,要聚会打牌什么,可以随便选一家店,要喝一杯好咖啡,去沙左。

    推广单品,沙左的宣传卡片和印象派结合 耶伽雪菲 曼特宁

    时间给人的影响真的很有意思。

    有一天沙左要做简餐了,三明治沙拉,有火腿和金枪鱼两种。

    有一天沙左也做甜点了,是左夫人的手笔,各种品种不断更新。

    有一天沙左也推出“买六换一”卡,甚至“这个夏天立减XX”的促销活动……

    这些都没长久。沙拉几乎已经没有了,或者见不到人点了; 换卡、促销也无影无踪,只有左夫人的甜点还能在吧台看到,供应依然很少。

    老沙似乎不擅长“讨好”客人,反而挑剔起来,立竿见影,比如——禁烟。

    2015换了新logo

    老沙肯定知道美国独立导演贾木许著名的黑白电影:Coffee and Cigarettes(咖啡和香烟)。里面Tom Waitts那句 “抽烟喝咖啡最配,不是?” 应该也对他不陌生。更何况沙左里有三分之一的客人都是抽烟的,有客人甚至来喝一杯咖啡是虚,找个安静的地方抽烟发呆是真。

    从那之后在别的咖啡店遇到熟人,会说:沙左又不让抽烟,所以……

    老沙的对策是:室内禁烟,抽烟请到外面。为此,他还做了海报,并添置了长条凳摆在室外。为了美观,还特地把外墙涂成草绿色。

    之后生意好不好不知道,反正没多久连Zoe这种精酿酒吧也开始禁烟了……不知是不是受了老沙的鼓舞。

    禁烟之后,似乎能“玩”的都玩完了。老沙想开一家小店,精致的,街角的,网红那种。

    想了两年多,2016年底,终于实现了。

    3. “闷骚的灵魂也有春天”(2016-2017)

    如果说之前的老沙喜欢做咖啡,后来的老沙喜欢研究咖啡,那么现在的老沙,则喜欢开咖啡店。

    对,开咖啡店。算下来,十个月时间,沙左开了三家店。

    2016年前后这座城市核心商圈里各个街道弄堂里的门面,几乎没有老沙不知道的。远的也想过,比如在景区云龙湖畔,咖啡在手,粼粼波光。

    最后还是选择了市中心老小区的一楼,在主干道路过可以看到门脸,酷酷的两个字:沙左。

    和68店的工业风相左,这个狭小的空间将简约做到极致——白色、木色、金属灰,连插座都藏在座位或者墙饰的下面或侧面。用老沙的话说:咖啡和客人才是主角儿。

    依然只有咖啡。

    路过经常有人探头,还有人进来问有没有奶茶。由于只有一排靠墙条凳,本来想“坐坐”的客人,只能点一杯外卖。

    由于空间局限,有客人开玩笑说,在小沙左喝咖啡,要“被迫社交”。

    但爱的人爱死这个地方。外地来探店的朋友会惊呼“好像MUJI餐厅!”

    上一个冬天因为有小沙左在,真的很特别。

    这是老沙最用心,也是最闷骚的一家店。几年的思考都集中发力在十几平方内。

    插座,在侧面 靠室外的座椅 背景墙 拉门

    然后就是,春天。

    这座城市目前最大的商业综合体,苏宁广场,邀请沙左进驻。二楼,北大门入口,抬头就能看到。

    从“园区工业风Cafe”转到“街头潮店”,依然是私人作坊式的“小”店,可转型到Shopping Mall则意味着商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直接对话的Starbucks。

    老沙只有两个月时间准备。

    图片来自朋圈

    他成功了。

    成功的一个简单标志是,沙左第二家Shopping Mall店,三胞店项目也启动。九月十五日,城南区的三胞广场开业时,又一家新沙左亮相。

    虽然现在在市中心,或者南区都可以方便地喝到一杯好咖啡了,但想喝到老沙做的咖啡,真的很难了,甚至鲜有机会听他聊市场聊咖啡聊儿子聊自己,至于电影,已经更少触碰了。“我先走了啊。”这是近些日子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为他高兴。说不上是火候到了,他去拥抱他的春天,还是时代真的就要这样。故事总有剧情,人生亦有收放。

    不得不承认的是,虽然新店不断攻城略地,代价是经营半年的小沙左,关了。商业逻辑。

    还好,68店在。

    老沙在68做手冲 老沙

    喝咖啡久了真的不会那么在意味道中的细枝末节,而是更关心环境给人的感受:熟悉的咖啡师,熟悉的那些老客,偶尔会碰到有意思的人,总之,让人可以放松,可以工作,可以打发坏天气也可以享受好天气的去处。

    有时想想,尽管这座城市里有格调有骨气有“价值输出”的小店太少太少,但有一家可以走出来,往“大店”方向走,已是幸运。

    不喝,似乎也没有关系。仿佛咖啡只是一个途径,帮你抵达。

    因此,在这座城市里,可以不喝咖啡,但不能不知道:沙左。

    2010年带我喝espresso的左亮已经是业内大拿了。图片:双二。

    谨以此文祝贺沙左三胞店开业。图片除标注,均为作者拍摄、制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可以不喝咖啡,但不能不知道沙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bj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