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3年10月3日,陈友谅战死于湖口。
地点:
湖口县
类别:
军事
九江口破陈友亮(谅),民国年画 图源:中国国家图书馆
至正二十三年(1363)八月壬戌(10月3日),陈友谅在鄱阳湖之战突围时,中流矢而死,年 44岁。
陈友谅(1320年-1363年),元延祐七年(1320)五月出生,河南江北行省沔阳府(今湖北省仙桃市)人;元末时期群雄和民变领袖之一、中国元末陈汉政权建立者。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在九江,尤其是鄱阳湖畔,走到任何地方,都能听到朱元璋大战陈友谅的故事。在民间传说中,鄱阳湖大战仿佛只有两个人参与,从东打到西,从天打到地,足迹遍布鄱阳湖周边百里范围。有时候也不只两个,他们鏖战正酣或者某位穷途末路时,有时这里会浮出只王八或者那边则钻出一条鲤鱼精来助战。穷途末路的总是朱元璋,他就像个被暴躁老公追打的婆娘,看上去可怜,却总能找到娘舅之流来帮着翻盘。
元末鄱阳湖之战是明朝的立国之战,它被认为是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的水战,也是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十大战役之一,只有赤壁之战、山海关之战等少数改变国运或朝代的战争能与之相比。然而,为什么鄱阳湖畔几百里的范围内,有如此之多朱陈两人的传说?其它战场是否也这样?赤壁是的,别的好像就没了。
仙桃市沔城镇故居内陈友谅塑像 图源:快懂百科
为什么?大多数民间传说的历史价值,但传说的文化内涵却很值得研究。为什么人们代代相传、念念不忘?是因为百姓们对朱元璋的崇敬么?一场战争只有具备悲情人物和强弱逆转才会被人们传颂,就如赤壁之战,曹操挟大军而来,就是个必胜之局,却被弱小的孙刘联军打败,落得个败走华容道。华容道是民间故事,却比诸葛亮借东风更打动人心。鄱阳湖大战也是逆转,陈友谅是悲情人物么?在民间传说中他并不是。
陈友谅是湖北仙桃人,渔家子弟,当过小吏。他在 35 岁参加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仅仅两年后就在内部斗争中掌握了兵权,又两年,他占安庆,扫江西,克福建,成为江南第一势力。彼时徐寿辉已称帝,定都汉阳。
1360 年,也就是陈友谅造反的第六年,徐寿辉决定迁都龙兴府(南昌),在路过江州时,陈友谅尽杀徐之部下,挟徐以号令四众,迁都于江州,并自称汉王。六月,陈友谅在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杀徐寿辉,即皇帝位,国号汉(史称陈汉),改元大义,年号大义。
九江两千年历史中,曾经有过两次时间较长的建都史,一次是在南北朝时间,有八个月(见《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2月7日 · 寻阳称帝》),另一次就是陈汉王朝,前后有四年(按阴历算),后一次不仅时间长,而且影响力也很大。在元末江南几股大反叛势力中,陈友谅兵多将广,占的地盘最大,俨然有一扫天下之势。
元末各方势力图 图源:未看
称帝后的陈友谅与朱元璋在南京城外展开大战,却因江水退潮舰船搁浅而遭受惨败,逃走江州。次年朱元璋西征,连克安庆、江州,陈友谅逃回武昌,江西大部被朱元璋占领。1363 年 5 月,在湖广厉兵秣马并打造了大批巨舰的陈友谅,率领水陆两军号 60 万人,出湖北,占江州,后进入鄱阳湖、赣江,围攻南昌,却三个月未能破城。朱元璋亲率水军 20 万从南京赶来解围,陈友谅撤围到鄱阳湖,迎战朱元璋。8 月 30 日,双方展开人类中古史上最大的水战,史称“鄱阳湖之战”。
怎么看这都是一场朱元璋必输之局,双方不仅兵力相差悬殊,且陈军擅长水战,庞大的楼船对阵朱元璋军队的小船,犹如巨人面对着孩童。然而笨拙的楼船却在湖中摆弄不灵,加之一系列战术失误,吴军(朱元璋部队)熬过了几次惊险,反而连连得胜。
图源:搜狐网
双方第一次决战在今余干县,鄱阳湖之南,之后连续打了两个多月,从南打到北,鄱阳湖沿岸各地的传说由此而来。比如在鄱阳湖北部对峙时,吴军占着都昌,而陈军则在对面的星子,都昌也就有了老爷庙的传说。
9 月下旬,吴军在湖口一带基本完成了对陈军的水陆合围,陈军只得向长江突围。10 月 3 日,在朱元璋水军追击中的陈军,在突破湖口最狭窄的水面时,又受到南湖嘴守军的阻截。陈军勉强冲破包围圈,进入长江。
南湖嘴就是现在的濂溪区新港镇梅家洲,与石钟山滆湖相望。下图中,笔者所拍摄的地方就是南湖嘴一带,枯水季节此处甚窄,强弩可射到对岸。据说 600 多年前的这场大战时,也是遇到了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吴军打造的史上最强巨舰因为怕搁浅而束手束脚,难以发挥出威力,大约也是天不待见陈友谅。如今站在梅家洲渡口的古战场前,很难想象,当年竟有不少于 60 万水陆部队在这么狭窄的区域展开血战。
湖口江湖交界处 笔者摄于 2021 年 12 月
陈军冲入长江后先向下游遁去,在湖北安徽交界的泾江口(今安徽宿松县),陈友谅从船舱中探头观望,竟被流矢射中脑部而死,陈军转而向上游溃退,首都江州再失。不久后,陈汉政权亡国,江州结束了四年国都的历史。
其实没有四年,因为期间很长时间内,江州为吴军所占。1361 年朱元璋占领江州后,将此地命名为九江府,九江之名就是从这时候才开始的。汉代的九江郡和明代的九江府不是一码事儿。
鄱阳湖大战的故事太多,本篇只是做个简略介绍。陈友谅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和军事装备,几乎是在主场作战,为何会失败?有人说他犯了战略错误,有的说他的战术有问题,有人说他性情强硬而多疑,有人说的对部下过于残暴等等。成王败寇,输掉的总是错的。朱元璋更多疑,更擅长玩弄权术,同样也杀了自己老上司,他的残暴在历代开国皇帝中少有,但是他赢了。
明祖鄱阳灭友谅 图源:廿一史通俗衍义
其实,这就是历史的偶然性。历史的发展有必然,比如腐朽又残暴的元朝统治必然灭亡。历史的发展更有偶然,只有最凶恶、最残忍,也是运气最好的人,才能从江南起义军炼蛊皿中杀戮、吞噬、壮大,最终逐鹿中原、一统天下。陈友谅也是天命绝了他,60 万大军入赣,打了半年还有 50 万人回到湖北,鄱阳湖之战的损失并不太大,如果他活着,会不会卷土重来?
陈友谅被流矢射死,试问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战役中,哪个主帅有这么命苦?朱元璋是命好,鄱阳湖大战时多次遇到危急,他被一箭穿喉的可能性也不小。
如果朱元璋战死在鄱阳湖,吴军必败,那么朱元璋失败的原因可以总结如下:战略问题、战术问题、生性多疑、为人残暴……
最后再来说说在鄱阳湖方圆几百公里内民间流传已久的朱元璋和陈友谅的故事。赣北、赣中的人民,为什么对这场战争念念不忘?因为这场战争是逆转的,悲情人物是陈友谅,这才是民间故事背后的文化意味。
笔者摄于梅家州渡口,2021 年 12 月
在民间故事中,陈友谅一次次功败垂成。故事能够被代代相传,其实是以歌颂胜利者的形式寄托对失败者的怀念,因为我们曾经有一个王,带着我们差点得到了天下,虽然他输了,虽然他没有乌龟王八相助,但我们要记住他的名字。
最后一段是不是笔者在想当然?请去看看清代野史和笔记小说,你会发现,即使经过了明代的严酷管制,即使到了数百年后的清中期,湖北、湖南、江西,尤其是鄱阳湖周边,仍有官方屡禁不止的野祀和私祀,百姓们焚香磕拜是一个人——领导着乡亲们打天下的汉王陈友谅。他们都向往着一个首都——九江。好吧,最后一句是我瞎编的。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