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155322/0e2a773c3b501ce8.jpg)
很早以前,忘了在哪里,听过一个讲座,提到苏东坡。大概意思是,在中国,无论繁华都市或蓬门陋巷,无论耄耋老者或垂髫童子,每当他们谈起李白,无不流露出崇敬与惊叹,因着李白是“仙”;每当他们说到杜甫,无不表现出端肃和钦佩,因着杜甫是“圣”;而每当他们提起苏轼,则人人都能从心底里发出会心一笑,情不自禁地说道“他呀,他呀”,仿佛是在谈论隔壁的大爷一样亲切,因为苏轼是“人”!这实在是一个精妙的比喻,也是一个惊人的发现!
从那时起,我就非常喜爱苏东坡。
到海南后,发现这片土地上,竟处处有苏公踪迹,不禁小小窃喜。
在海南儋州有座东坡书院,曾是苏公贬谪居住地。
书院内,有一种名叫牛角瓜的植物,其花开的别具一格,凡来游玩的人,都会了解到和它有关的一个典故,甚是有味。
相传王安石曾有“明月当空叫,五狗卧花心”的诗句。东坡兄觉得这诗不妥。明月只能当空照,五只狗怎能卧花心?于是,遂将“叫”字改为“照”,将“心”改为“荫”——“明月当空照,五狗卧花荫”。
后来,东坡被贬儋州。一天,他看见一双五色雀当空叫,便向当地黎民请教,得知此雀叫明月鸟;又有一次,他在野外采到一种植物,有5枚副花冠,甚似5只小狗围蹲在一起,果然有五狗卧花心的花卉。这时,他恍然大悟到自已之前的自以为是。
如今,这种被当地人称为狗仔花,当初因王安石诗句被东坡嗤笑的花,早已开遍在书院各个角落。那花芯中的五片副花冠,形恰似五条小狗,翘首努嘴、缩臂竖耳、弯腰卷尾,卧于其中,十分可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9155322/0d8eba4ef1300d0c.jpg)
在我们学校对面,是号称“海南第一楼”的五公祠。内有一幅名联:“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初次读到,我感慨万分。
唐宋两朝贬谪到海南的宰辅大臣,绝非等闲之辈,他们饱读诗书,满腹经纶,阅历丰富,见识卓群,虽万里投荒而终不易其志。他们的到来,给海南注入了一泓文化的清泉。
更为难得的是,海岛上的黎民百姓,心胸宽广,温厚善良,他们对这些失利失势的名宦大师不投石下井,而是伸出了热情的双手。
比如东坡居士。海南人民给予他衣食、美酒、温暖和精神的慰藉;他也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智识、才学、情感和心血,全部奉献给了淳朴厚道的琼崖百姓。
苏东坡谪居海南之前,海南没有出过一个仕子,出过一任外派官员。因为海南没有一个人考上过举人或进士,自然就没有资格为官。
直到苏东坡来了以后,直到他讲学的“载酒堂”问世以后,海南才出了举人与进士。这不能不归究于东坡先生的教育。
有人说,“东坡不幸海南幸”。千年前,海南拥抱了苏东坡,海南的文化进程一扫阴霾,接纳了北宋文坛最耀眼的光芒。
政坛上大起大落,一生漂泊的苏公,或许并不把海南记挂心上,但他于海南,却是永远的地老天荒。
他告诉这片蛮荒之地,出处进退不过是一时之事,只有文化的薪尽火传才属于不朽。
![](https://img.haomeiwen.com/i9155322/f7fc5222857b1f6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