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
花木成蹊①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注释】
①蹊——小路。孟子:“山间之蹊,公然用之而成路”,言山间本无小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里指顺着花间的小路,花木成行的意思,但“蹊”字比“行”字多一层意思。
②闼——门在古时又叫闼。如“排闼直入”,即不管别人允不允许,推开门就进去。
【讲析】
湖阴先生为一隐居者的人名。全诗四句皆写湖阴先生的居处而不及人,实际人在其中。二句写屋内,写庭院。虽是茅舍,因主人勤于打扫,却清洁修整,连青苔都没有,隐喻湖阴先生治身的严谨,芳洁,同《楚辞》 “高予冠之岌岌,佩长剑之陆离”同一用意,同一手法。花木成行,写庭院,喻湖阴先生修养之高,品德之茂。后二句写环境之佳胜,清泉灌溉良田,并且围绕着村边绿树;远看青山奇峰,排闼直入。全部胜景可概括为:门临绿水青山,花绕晴日芳树。古人“居必择邻,游必就士”,湖阴先生不仅自己品德芳洁,而所居的环境也是有选择的。因此整首诗没一个字直接写人,但有“其中有人,呼之欲出”之妙。历来评论家对这首诗的末二句很欣赏,荆公自己也很欣赏。据载: “山谷尝见荆公于金陵,因问丞相近作何诗,荆公指壁上所题两句(按即此诗末二语)曰:‘此近所作也””。又《冷斋夜话》评此两句诗为“句中眼”,谓“学者不知此妙,韵终不胜”。这两句为什么是句中眼,韵之胜处在哪里? 《石林诗话》指出: “荆公诗用法甚严,尤精于对偶。尝云用汉人语止可以用汉人语对,如参以异代语便不相类,如‘一水护田……”皆汉入语也”。按:《艺苑雌黄》云“将” “送”二字用法与《楚辞》 “登山临水送将归”用法合,渔隐又进一步指出, 《诗·燕燕》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为《楚辞》所本,则巧用汉人语者亦昧其源。因为据《西清诗话》云: “前人以用一字偏枯(指一句有出处,一句无出处,或用异代语)为‘倒置眉目,反易巾裳,。”所以重视对句上下两联要斤两悉称。但这些评论都是从词语上来说的。这首诗的妙处还在于以写景物来写人,与《游小园不值》有异曲同工之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