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经过作者改编。想查阅资料请参考文章榆社文峰塔)
2018年冬天,星期六下午,我披上棉服约上同学,一起去附近的文峰塔游玩。近几日来天气虽逐渐寒冷,但丝毫不减兴趣与动力。汇合途中,暗淡的阳光与前段时间刚下过所剩无几的雪仿佛像两道彗星穿过天地间,一切都在夹缝中,求得一生。
同学汇合完毕,我们先随台价(去往塔的路段)而上,往左一瞟,看到三块黑幽幽的大鳖托着的大石碑。周围有铁锈的栏杆,上面刻着2005年县委、县政府修复文峰塔、文峰园时,榆社各界的捐款花名。我的朋友又惊呼在右侧看到了课堂上雪过的成语“五谷丰登”“鲤鱼跃龙门”。而往上一看,一座红绿蓝相间的大石坊,牌匾上的从左至右的三个大字“文峰塔”倍显霸气,像一个雄伟的“机器人”站在那儿,透露出明清时期榆社读书人的秀才比比皆是,内里又透露出修塔的艰难。为文峰园添加了一份色彩。
上了台份,进入文峰园,眼前忽然瞎然开朗。两侧是为公园设施点缀的松针林和花草,旁边的公示牌上写着“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等公益用语,四周绿树环绕,成阴而绿如翡翠。正所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冬天的松树依然挺拔的立在排水沟旁,如栅栏一样。而其他树上早已多了几片枯叶。往健身器材区域望去,老人正在甩腿,小朋友正在荡秋千,小学生一个个健壮有力在爬梯子,母亲和父亲们在一旁看着,心里无比喜悦。公园中心有一个硕大的喷泉,如庞然大物伫立于平原。它以前喷过水,喷水时万人欢腾。可因水管原因,它现在只能被当作景物再观赏,不在喷水了。曾经的辉煌在我心中挥之不去,成为回忆。
我又随旋转台价而上,先后出现三幅宏伟瑰丽的浮雕:第一幅是榆社人的地域文化-霸王鞭,每个人都拿着两根霸王鞭,形象逼真、兴高采烈。第二幅是鲤鱼跃龙门,传说鲤龙跳过龙门后会变成龙,来比喻科举考试中举做官,或逆流前进,奋发向上。第三幅是主要表现的是年年有余,五谷来登之意,也有一些动物的图案,它们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祈盼。而后两幅画正好与大门右侧呼应。
我们又随台价而上,楼梯上刻有梅兰竹菊四君子,又有许多神话动物,麒麟、凤凰、龙等,诉说着华夏民族一如既往的辉煌。上了楼梯,文峰塔终于出现!顶天立地而“蔑视一切”。塔高42米,共13层,占地面积69.2平方米,呈八角形屋檐。这座山的名称“笔架山”由此而来,可见塔在民众心中的地位。环绕于塔四周,发现周围的石墙上雕刻着孔子三千弟子中的七十二贤,子路、冉有、颜回、子贡、子张、子夏、冉伯牛……听着那轻微的铃铛声(在塔山挂着),台头一看,那尊塔在风中气立不倒。伴随着的还有云被风请走,蓝天之下,更显现出挺拔和坚韧。
过了塔,继续顺路走去。往右一看,一座用汉白玉雕刻成的石像坚立在日光之下,只见石像手持宝剑,身穿盔甲,脚蹬战靴,骑在一匹千里马上。那眼神烟炯有神,仿佛要率领将士大破敌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没错,那是五胡十六国的一国的开国皇帝——后赵之王石勒。原本身为奴隶而不甘平凡,后来西晋统治者腐败,他率领努力百姓,揭竿而起,在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在征战沙场,最后成功脱颖而出,建立的后赵王国,为历史上唯一一个奴隶皇帝!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伴随太阳落山的还有一丝凉意。在看着山两侧的万丈深崖,便再无向前走的欲望。于是我约朋友开始返程。眼前一幅幅刚进入文峰园看到的景物在我眼前不停浮现。到了大石坊门口,再蓦然回首,望了一下文峰塔,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