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结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正如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作者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少有人走的路》 有一个醒目的标题——心智成熟的旅程。我们都知道,人的生理年龄和岁月有关,而心智成熟的旅程则是孤独的个人修为,这是一条少有人行走的路,用周国平的话说这就是:在心智成长的朝圣路上,灵魂只能独行。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与日变老,可真正做到心灵与生活同步和谐发展的人却并不容易。
可是 拥有心智成熟,才能让我们在人生中面对痛苦和快乐时学会选择,让我们能更好掌控自己的生活,不被生活打倒,从而笑看人生。有所志才能有所成就,要想心智成熟首先要学会自律。自律是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因此推迟满足感也是心智成熟的人必备的能力,学会抑制自己马上要获得满足感的天性,先去专注,耐心的做事和学习。人人都有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倾向,但是既然苦难以避免,请改变吃苦与享受的次序,学会先吃苦后享受似乎更为明智,因为问题尚未解决时的乐,并不是真正的乐,作为未完成事件,会一直萦绕在我们的心头,而先吃苦,忍受痛苦解决问题后,才会感受到真正的轻松与快乐。比如:工作上有任务未完成,这个时候让你去游乐场或看电影,你都是没有心思的,无法完全投入进去,这样只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
推迟满足感也可从三方面进行阐述:1.先苦后甜的排序2.为孩子以身作则3.正确的时机。
1.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痛苦的顺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去享受更大的快乐。从小事说起,早上醒来,意识到该起床了,可是就是不想起,由于放纵自己看连续剧导致晚睡,早上总感觉很困,再睡会儿才舒适,无法抗拒舒适感,满足于再睡会的适意,趋乐避苦的本能让我选择了赖床,而当我把舒适、快乐放在首选,结果就是上班迟到,因此需要打车这样更高的成本来为自己买单。推迟满足感对我来说就是要战胜惰性,从自由散漫,随心所欲的状态中走出来,恢复正常的作息规律。
2.自律需要父母以身作则
自律习惯的养成,是父母送给孩子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在家庭里,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遵守自律的原则。培养孩子学会自律,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这或许需要无条件的理解,支持和爱。如果父母在对孩子的时候,没有耐心,轻则抱怨斥责,重则怒骂殴打。这种对待孩子的方式,不是教育孩子,也不是培养孩子的自律,而是发泄自己心中的怒气和不满。
书里面提到孩子之所以不能推迟满足感,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在孩子的世界里面,如果不立即去享用这个东西,可能以后就没有了,如果不吃这个蛋糕,妈妈以后可能就不会再买了,要解决孩子的问题也只能由安全感着手。
3.解决问题的时机也非常重要,因为问题不会自行消失,等你错过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时刻,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有问题就及时解决,这也是最有效率和有价值的事情。比如治疗时病人有疑问,要先帮她把问题解决了再继续给予治疗,否则可能会有大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