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跋涉,道路困顿,所有的意外,都是突如其来的质问,没有答案,没有标准。目标遥远,山长水阔,没有足够的勇气,缺乏充分的准备,只有半途而废。所谓修炼,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端碗吃饭,躺下睡觉而已。
《山居杂兴》
【宋】艾可翁
青山意自足,扰扰复何之。
见客从衣破,哦诗任饭迟。
蔬畦耕犊草,匏架落蝉枝。
逆境偷贫乐,休兵未可期。
这首《山居杂兴》诗,是南宋诗人艾可翁所作。当时,艾可翁得到丞相江万里的推荐,入朝为朝议郎。奸相贾似道得势,逐江万里,其亦被视作同党,遭到排挤。艾可翁遂弃官不仕,隐居故里,以作诗为乐,多抒亡国之恨,乱世之感。著有《蕙山愁吟》,失传。
首联“青山意自足,扰扰复何之”,写诗人过着闲适的生活,依山而居心境悠然的样子。只要能够与青山为邻,就已经感觉到很满足了,加上没有俗世中的那些琐碎事情过来干扰,还有什么是需要强求的呢?保持着这样的心理状态,也没有什么困惑能够打扰。
开篇“意自足”三字,诗人仿佛想要奠定全诗的正确基调,从而打造出来一幅恬静舒适的“山居乡村图”。他强调了居住环境的重要性,以为只要有“青山”陪伴就知足常乐。如此正好,恰如其分地顺应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的主张。亦因此,诗人的确不再“扰扰”于其它。
颔联“见客从衣破,哦诗任饭迟”,写诗人的“意自足”,在平常生活里的几个场景,一一呈现。有时在会见客人的时候,穿戴着破烂的衣服就出来了;有时经常会因为沉醉在吟赏诗歌之中,反而忘记了吃饭的时间。
诗人醉心于自我满足的日常生活中,不再以追求表面上的舒适为主要目的,更多的在乎自身的精神状态。正因如此,他忘掉了整洁华丽的衣衫,也忽略了可口营养的食物,沉浸在书籍所营造的精神家园,情绪饱满,意兴十足。繁琐的礼仪,表面的功夫,都被诗人淹没在了朴素的山居日子里。
颈联“蔬畦耕犊草,匏架落蝉枝”,蔬畦,整齐的菜地,欧阳修《寄圣俞》诗:“壮心销尽意闲处,生计易足才蔬畦。”耕犊,幼小的耕牛,吴融《题延寿坊东南角古池》诗:“雨细几逢耕犊去,日斜时见钓人回。”挖掘齐整的菜地旁,小牛犊吃着嫩草,调皮地甩动着尾巴;院中的葫芦架上,有夏蝉飞落,鸣叫连连,打破乡村的静寂。
在这里,诗人对山居生活场景进行大肆描写,笔触细腻,观察可以说是非常入微。不管是小牛吃嫩草,还是飞蝉落架上,都洋溢着一股浓郁的乡村田园生活气息,使欣赏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别有一番趣味浮现心头。这些精彩又丰富的画幅,实质上仍是对诗人所谓的“意自足”的继续补充与完整。
尾联“逆境偷贫乐,休兵未可期”,是诗人情感悄然汇总的时刻,充满着焦灼与不稳定性,与前面塑造的画面截然不同。虽然身处逆境,却仍然可以安贫乐道,悄然地寻找着生活里的种种情趣,只因为山外战火仍在不停地蔓延,盼望结束的日子依旧遥遥无期。末尾“不可期”三字,蕴含着无穷的怅惘之情。
此处用“偷”字连接着“乐”字,包含着几许乐观,暗含着几分侥幸,却因其前缀之“贫”字,最终暴露出来诗人真正的情绪。在这样不利生存的恶劣局面之下,因为受到了战争的影响,他的内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坚定,其实是十分彷徨不安的,连带着对自家前途也产生了厚重的迷茫。
古人有所谓“以乐景衬哀情”之说,此诗似乎便是如此。在前面叙写的有几多欢乐与愉悦,那么在后来就能愈加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沉重。结尾时分的一句“休兵未可期”,看上去很是轻飘飘,但对照着“逆境偷贫乐”这一句别样的总结陈词,就会真正体会到其中所承受着的凝重之意。
诗人不是不愿意去面对来自于生活之中的恶意,诗人其实也不想故作姿态苦中作乐的佯狂,实在是世事难料,红尘多苦,除了痛哭悲泣,除了面如土色,在这样的困境之外,他宁愿振作忘怀,在憔悴的黄色里加上一抹苍翠的绿意,使人欢欣,令人鼓舞。这,未尝不是生活的另外一种延续方式。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