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佩服《人间世》的编导及所有的工作人员,以外行人的身份,进驻医院,较客观的记录了医院里发生的一个个小故事。
以短短十集,讲述了医院的人情冷暖,纷繁复杂;浓缩着这世间的爱恨情仇,生离死别;见证了一个个的坚守与担当,无奈与悲痛。
看这个纪录片的时候,我感触良多,几次落泪。作为一名在医院工作过的人员,看这个纪录片时很多次都感同身受,很多次仍然震撼不已。
这里没有虚假的鲜花和掌声,也没有过多的煽情与造作。这里,记录了真实的医院。
01 失败
医学,是一个容错率极低的行业,手握生死大权,对抗疾病痛苦。然而,目前的医术还不能解决所有疾病问题,所以面对失败,是医护人员以及全社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可是,医学上的失败代价太大。一次失败,就能让医生从业多年的自信荡然无存;一次失败,就能让一个家庭悲痛欲绝甚至倾家荡产;一次失败,也能让社会上医患关系骤然加剧。
重症监护室,是失败率最高的地方,每时都在上演一场场生死搏斗,和死神赛跑。《人间世》的第一集前两个故事,就带领我们走进一场失败。
一位32岁的青年,腹泻导致急性心衰,最终心脏换瓣手术失败抢救无效死亡。一位24岁刚过完生日的青年,吃多了海鲜导致中毒而死亡。
医生表示,虽然冒着极大的风险还是在尽全力的抢救,结果却很可惜没有成功。
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为了病人付出的努力,一幕幕都是那么清晰:病床旁紧张有序的团队配合,一双双交替心肺苏苏的手,一滴滴争分夺秒辛苦流下的汗水,一袋袋被医护人员暖热了的血…
曾在重症监护室工作过,体会过抢救病人失败时参与的医护人员的无奈,见到过听到失败消息时家属的深刻的绝望。
病人万分之一的失败几率,对于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悲痛。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个时候,安慰更加可贵,这是医护人员必修的课程。
为了抢救病人,医生们往往也在负重前行。24h没合眼的医生,抢救了4个病人,2个病人抢救失败,2个成功。一站就是12小时的手术时间。做手术中3次手抽筋仍然继续手术。看到这些数据,不知道大家会作何感想。
可敬,敬于医生的坚守?可悲,悲于医生的短缺?可怜,怜于医生没休息时间?可叹,叹息生命的消逝?
为了抢救病人,医生往往也经历诸多挑战。一位马凡综合征的患者刚刚手术失败死亡,另一位马凡综合征的患者住院了,还继续手术吗?
(注:马凡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病,被称为“死神代名词”的疾病。纪录片里病人随时都有主动脉撕裂出血,只有将全身的大动脉用人工血管替代才可能挽留病人的生命。)
这不仅仅挑战着医生的信心和技术,也挑战着医生的声望。不过,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是神圣的职责,迎难而上,是持续的征途。
为了抢救病人,医生往往也面临许多冲突。医生们讨论手术方案时会争得面红耳赤以求一个最佳的手术方案,医患矛盾发生时会被家属辱骂殴打甚至掐住了喉咙,病人没钱继续治疗时医生在治或不治之间犹豫徘徊。
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放弃从事急诊重症监护复杂手术等高风险的医疗行业,最后留下来的人,可能源于内心最初的坚守:救命。
虽然医学中有失败,但是更多的人活了下来。病人家属的信赖,病人的康复出院,是医生持续前行的动力。而医生扎实基础紧跟前沿,为病人着想和考虑,是病人及家属信赖医生的前提。
02 温情
医院不仅仅只有悲伤和痛苦,还有着很多温情的存在。
03 麻木
《人间世》编导秦博说,在医院见得多了,就麻木了。
对于天天在医院工作的医务工作者来说,是不可能不麻木的。纪录片中临终关怀医生提到,第一次被将死的病人握着手的诉说的时候,心里很难接受。
生离死别,妻离子散,负债累累,屡屡失望等等…医院就是一个个
但是,工作很久还能保持着最初对待病人的那种热情,是很难得可贵的事情。
麻木,是因为视而不见;而,冷静是因为看见了真相。在这纷繁的人间,没有什么比真相更可贵,更能安慰我们。所以直视这个不那么完美的人间,正是我们做这个纪录片的初衷。
医院不仅仅只有悲伤和痛苦,还有着很多温情的存在。
一位医生在看了人间世后的感慨现行的医疗环境:
我们每天生活在95%的负能量及5%的情怀、初心和自我勉励里。看50个同事在朋友圈哀怨伤感,100条伤医杀医的新闻,1000条微博上拍手称快的回复,然后迎来那么十来次欣慰和感动的瞬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