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Flex和Bison背景介绍

Flex和Bison背景介绍

作者: Erich_Godsen | 来源:发表于2021-10-17 11:14 被阅读0次

    引子

    最近闲暇之余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做《Flex与Bison中文版》,收获颇丰,在此记录。
    写程序已经将近7年多了,一直都比较好奇,我们写下的每一行代码是怎样编译运行的,虽然之前看过编译原理方面的书籍,但是大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写过相关的实例或Demo,这本书比较好的地方是每个章节都会配有对应的示例代码,理论加实践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吃透书本的内容。

    Flex背景介绍

    在1975年,Mike Lesk和暑期实习生Eric Schmidt(职业生涯非常牛掰,做过谷歌CEO)编写了一个词发分析器Lex(主要编程工作由Schmidt完成),他们发现Lex既可以单独作为一个独立工具使用,也可以配合Johnson的Yacc来使用,Lex因此变得十分流行,当然因为是第一版,效率不是很高并且经常报错,大约在1987年,Lawrence Berkeley实验室的Vern Paxson把ratfor(当时流行的一种扩展的Fortran语言)写成的Lex用C语言改写了一遍,被称为Flex(Fast Lexical Analyzer Generator),由于他比AT&T的Lex更加快速和可靠,并且许可证也是基于更加宽松的伯克利许可证,在市场上很快超越了Lex成为了主流的词法分析器。目前托管在SourceForge,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下载学习。

    Bison背景介绍

    Bison来源于Yacc(yet another compiler compiler), Yacc是Stephen C.Johnson在1975年到1978年期间在贝尔实验室完成的语法分析器。大约在1985年,一个名叫Bob Corbett的加州伯克利大学研究生改进了内部算法再次实现了Yacc(伯克利Yacc),由于这个版本比贝尔实验室的Yacc更快,并且许可证也更加灵活,很快成为主流的Yacc,来自自由软件基金会的Richard Stallman改写了Corbett的版本并集成到GNU的项目中,然后又被添加了大量新的特性,逐渐演化为当前的Bison.

    编译原理概述

    大家学过编译原理的应该都清楚,整个编译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 词法分析
    2. 语法分析
    3. 语义分析与中间代码产生
    4. 优化
    5. 目标代码生成
    Flex这个工具主要负责第一阶段任务词法分析,简单点说就是把我们写的每一行代码给分割成一个个token,例如下面一行代码

    a = b + c;
    

    词法分析器会将上面的代码分解为:a, 等号, b ,加号, c,分号;然后到第二阶段后,就该Bison出场了,Bison也就是语法分析器会确定b+c为一个表达式,然后这个表达式的值会赋值给a;下一阶段就是语义分析与中间代码产生,然后再优化,最后会根据目标平台如arm,x86等生成对应的目标代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Flex和Bison背景介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ni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