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茶山有白茶
/1/
“老师,我真的已经很努力了!”
每每听到学生讲出这句话,都是想安慰不能安慰,想反驳也开不了口,深深地忧伤。
难道你们真的只是为了看起来很努力吗?
每天早起晚睡重复单词,绝对按时上课不早退,题海战术刷不完,笔记永远都写不停,假期还要抓紧去补课,以此“勤奋”的学习来换取学生自己的充实感和家长内心的一些宽慰,然而最终成绩依旧平平,甚至没有起色。
家长没有时间去关心孩子真正的所思所想和个性发展,只是一味用时间和成绩去束缚和评判自己的孩子。
慢慢地,孩子就会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给自己一种心里暗示,我要表现得很好学,就算我现在很想去打球看韩剧,但是也要告诉妈妈我很想写去作业。所以,即使我今天什么也没学到,但是我在书桌前坐了一天也算是学习了,也充实了,妈妈也会很满意。
这个时候,多希望家长能够告诉孩子,这其实是最大的荒废,这个时间你在失去自由的同时还失去了快乐的机会,学习上没有任何效率,还承受着纠结带来的身心疲惫。
但是,你们到底是应该“很努力”还是“会努力”呢,我想说,别纠结了,放下你的学习形式吧。
/2/
都是为了看起来很努力到底什么才是造成这些无效努力的元凶呢?
当然,教师、家庭,环境、基础、天赋等等都可以算在内,可我觉得最关键的因素是学生自己没有达到一种虔诚、平静的心境去接受、了解自身认知的规律。
他们中大多数会对师长的教导自以为是。往往自己所坚信的"正确"的路上,越走越远。
我有很多高三的学生在学校就是不断地去重复练习题型这个环节,却忽略了知识的融会贯通、整理、延伸这些必要的基础环节。无法从试卷分析去掌握和反馈知识,付出再多的努力,最终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大部分看起来很努力的学生,不过都是没有找对方向和方法。
你们看似勤奋的做法,只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了战略上的懒惰!
/3/
都是为了看起来很努力如何去提升自我的学习效率与能力呢?
A
把死学习变为会学习,放下你的学习形式。
悬梁刺股作为一种刻苦精神值得肯定,但作为方法则真不敢恭维,都已经困到那种程度了,再学习还有效果吗?还不如好好休息,养精蓄锐,再去高效率地学习。
该玩就玩,该睡就睡。方法得当,就会事半功倍,不显山不露水就成了别人遥不可及的学霸。
B
找准学习方向,融会变通。
有时候看着费劲挺大,耗时挺多,但因为路子不对,方向偏差,最后会白干一场。
学习中一旦发现方向不对,就要及时进行调整,不会一条道走到黑。比如英语学习本应把精力放在用,练,读上,但是你只会死记硬背单词,这样就是找错了方向。
C
善于总结,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
我们都发现,工作中会努力的人,都爱动脑筋,善走捷径,勇于创新,不做无用功,尤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他们也可能会打败仗,但绝不会在一个地方摔两次跤。反而喜欢按部就班,固守成规的人,却常在竞争中败北。
学习也一样,理综题你练上几套就应该能发现自己的弱项和强项了,每次考完试发了卷子后,直接忽略掉成绩,只看错题,分析为什么错,知识点的问题还是粗心的问题,解题能力不足还是题型没有掌握,总结出易错题型和知识漏洞,跟着自己的节奏去复习,其他的统统不理。
D
集中精神,十二分的认真,十二分的执着。
一定有人只是看似很努力,其实是心不在焉,最怕就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比如大部分学生在做错题时,总是把思维和要求停留在会做,答案解出为止。
还有些学生直接用各种拍照搜题软件找出答案,对照答案去牵强的凑出答案,等到下一次遇到同类型的题,没有答案大脑便一片空白。
其实这都是一种思维上的懒惰,他们不愿意跳过自己“脑力舒适区”,去突破需要自己探索的知识和未知。所以,拿出你们的探索和执着,有一些题就是需要揉碎了敲通了去研究,集中注意力认认真真找到它提到的所有知识点,静下心来从题意出发一步步自己去给自己讲解。
/4/
都是为了看起来很努力好吧,其实听来的道理永远是假道理,只有自己总结的道理才是硬道理。
希望很多年后,我的学生每每回忆起来,这一段日日夜夜为高考奋斗的时光都会显得尤为可爱,我也一样,幸运的是,自己的梦想还能承载着更年轻的梦想,一切便都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