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那么短促
爱吧,姑娘
趁你的朱唇还没褪色
趁你还能爱——
因为再也没有明天
——黑泽明《留芳颂》
01/
人到一定年龄,要得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前两日被一则消息刷屏,科研人上海财经大学教师不幸猝死,年仅35。如果回头反思近年新闻爆出的这类消息,无一不和过劳,无一不和健康相关。
先前那个患癌的年轻人,不知后来怎么样了?他在网络披露的拿命换生活,既残酷又现实。
我们很多时候必须要面对现实。
而西西这本书,就教我们怎么面对一个现实——乳癌。
作者在开篇的序里就说到:“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讳疾忌医的民族,总把疾病,尤其是这种病,隐瞒起来,当成一种禁忌,到头来,有病的不单是肉体,还是灵魂。”
是的,中国人总是忌讳谈到病,“谈癌色变”。可是,即便你不谈它,它依然是存在着,新世纪里患癌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
西西根据自己的患癌、治疗经历,写就了这本《哀悼乳房》。
在这本书里,她详实的记录了治疗乳癌的过程,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并且补充了许多关于乳癌的知识。
乳癌病人愿意写这样一本书,大抵也是为了重拾活着的信心。而读者愿意看关于乳癌的书,除了增长些许知识,也愿意从中获得生活的勇气,关爱患癌的人群。
02/
癌是什么?
作者在标题“螃蟹”一章里,自我调侃了一番:“螃蟹吃多了,莫要天道循环,有一天螃蟹会回来复仇。真是一语成谶,我就给螃蟹钳咬了。”癌症的英文名cancer,来自拉丁文,正是“螃蟹”之意。中文的“癌”字,没有特别的意指,却是可怖的象形文字。
作者在游泳的时候,发现了乳房的异样,在跟几位医生认真对谈之后,做了检查,确认是乳癌。随后一人住进医院,进行手术,随后进行割除手术,放射治疗。
人为什么会患乳癌?尤其是女人。注意,不只是女人,男人也会患乳癌,不过比例较少,大约百分之一。
致癌的外在因素很多: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工厂废气、二手烟、食物的各类色素、人造糖精、微波炉、染发剂、蔬果上的农药和蜡质……等等;而致乳癌的因素可能会有:高脂肪饮食、过量雌激素的家禽、长期使用染发剂等等。还有体内的免疫系统破损,以及家族有乳腺癌遗传的病史。譬如安吉丽娜·朱莉,就是因为家族有乳腺癌遗传病史而在医生的建议下切除了乳房。
女性中患乳癌的高发群体是:没有结过婚,没有生活孩子,即使生过孩子,也是过了四十才生第一胎;生了孩子自己不授乳。而作者就属于没有结婚生孩子的一类。
越来越多的女性,尤其是当下如鱼肉一般的九零后女性,不愿意结婚生子,除了将来要忍受的来自社会的讨伐,还可能面临患乳癌的风险。
最后,可能致乳癌的还有心理因素,比如工作压力、焦虑、愤怒、妒忌等等。
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里指出,婚姻,是传统社会指派给女人的命运。作者说的二十世纪,人们还认为女子天赋就是“必须为社会生育子女”,在发展如此飞速的二十一世纪,人们依然是这么认为的。“不结婚,就是不正常;或者那是因她貌丑、败德,被男人的世界遗弃了。”所以,他们才会变相地要求女性必须结婚,必须生孩子,女性就这样连自由的生育权都被剥夺。
03/
那么如何防治乳癌?
西西给出的答案很详细,除了自身的治疗过程,还联系了中国古典的寓言故事,缓解了读者对于治疗的恐惧。
她在确诊为乳癌之后,一个人住院进行切割手术。她把这个过程和“庖丁解牛”的典故联系起来,庖丁解牛用刀,手术也用刀,医生的技术大概也能和庖丁相较量。只不过,她用了麻醉,不能目睹,只能靠想象弥补医生对她进行的手术。
而在患病后,她终于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其实锻炼不一定能杜绝疾病的发生,却能让身体的机能更好地防御疾病,在患病时好的身体也能帮助更好地恢复。
在患病前她去游泳,患病后,她改成了耍太极拳、耍剑。而这两项传统的运动方式,的确缓解了她的压力和恐惧。
以前,她不注意饮食,喜欢吃甜食,而甜食累积下来的高脂肪,极有可能致乳癌。于是,在听取病友的建议之后,每天会喝胡萝卜汁,胡萝卜中的胡萝卜素,对癌症治疗和预防都有益处。
乳癌若发现得早,及时治疗,仍是可以治愈的。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都要引起重视。割除、放射,加以药物控制,这个过程长而且备受煎熬。
如果是恶性的乳腺癌,治愈的可能性就极甚微了。
当然就像西西说的:希望你不会生病,即使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必经的历程,可也不要和癌病打交道。
04/
当你面对亲友得此癌时,你该怎么办?
西西失去了右乳,却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
所以,你首先不能失去信心。西西有幸得到许多朋友的关爱,从而让她有坦然面对疾病的勇气,那么你也可以让患者如此。
我见过不少因癌去世的人,都是小时候在村里的大人,一个患了肝癌,五十多走了;一个是肺癌,病后常常挺着肚子出门倒水,据说因为治疗肚子肿了;一个则是乳腺癌,她生过五个孩子,丈夫才走不到一年,她也因病走了。最后一个是姑姑,家里人说是胃癌,本就非常瘦的人,经过三年多的治疗,更是只剩皮包骨,但是她治疗过程中,依然和表妹们拍着美美的自拍,笑得豁达。
竹内好说鲁迅有“死的自觉”,大概看透生死,有生死“自觉”的人,都是能勇敢面对生活一切苦难的人。
《此生未完成》的作者于娟,将自己的患病经历,写成了这本日记。她说:“那些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大。”,她还说,“如果不能和别人比生命的长度,那就去比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吧。”她的故事激励了许多人。
就像西西对这本书名的解释:所谓“哀悼”,其实含有往者不可谏,来者可追,而期望重生的意思。
即使你不比任何人勇敢,你也要在乳癌下重建信心,好好活下来。你会发现,身体笼罩病魔,人生体会如真似幻,面对它,化解它,你会更加眷恋、更加珍惜这个世界。
2018/10/15 于STU 当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