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身居中高层的你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有人问你该怎么办的时候,你只要给他建议,对方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找不能实现的理由和借口。然后说你不了解情况,对他不能感同身受。甚至认为你站着说话不腰疼,只会指手画脚。
我们对员工一遍遍地教训和指点,收效总是不大。因为他根本没觉得这是他自己应该要解决的问题。
其实:80%的员工在问你怎么办的时候其实都已经有了答案;70%的情况下领导给与的建议都是错的;因此,放弃指导比学习教练更难。
那么,企业领导者在面对自己的团队成员时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团队成员发挥潜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他们的绩效呢?
在《高绩效教练》这本书里,作者约翰·惠特默提出了一种GROW模型--相信人的潜能的同时,更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引领,“面向未来的领导者将不再通过指挥和控制,而是以教练方式引领团队,帮助他人培养自我察觉、自我责任”
书里说,领导者可以通过四个提问步骤,让员工主动思考怎样开展工作工作。
第一,Goal:目标设定。目标有两种,终极目标和绩效目标。比如,升职为市场总监、搞定某个大客户,这些都可以是终极目标;而95%的产品一次通过质检,下个月卖出100套产品,则是绩效目标。终极目标必须是绩效目标可以支持的,它能让人有长期思维,给人鼓舞,绩效目标则定义了具体内容,让关键结果能够得到测量。
第二,Reality:分析现状。确定目标之后,要弄清楚当前的状况。在对话的时候,领导者应该鼓励员工用描述性的词语,而不是评判性的词语。这样可以保持客观的状态。并且要知道,提出具体的问题,比说出具体的问题要好,让对方自己去确定,去观察,充分调动员工自身的思考和发现。比如“你看那这幅画的脸,哪边脸大,哪边脸小?”要比“你看是不是左边比右边的小?”这样“澄清现状”的问题要让员工更有启发更受益。
第三,Options:选择方案。找出可供选择的策略或行动方案,在选择阶段,不是为了找到正确答案,而是要想到尽可能多的可以选择的方案。也就是说,选项的梳理要比每个选项的质量和可行性更重要。有时候,由于我们的主观误判,可能会忽略很多自己都没有察觉的选项。当员工穷尽了所有选项时,领导者可以让大家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扩大可能的选择,帮员工丰富资源。
第四,Will:问员工打算怎么做。也就是该做什么(WHAT),什么时候做(WHEN),谁来做(WHO),以及这样做的意愿(WILL)。具体来说,可以先定义行动计划、时间表和衡量任务的完成机制,然后是任务的跟进与反馈。在反馈方面可以灵活一些,比如,通用电气等公司希望员工设定更灵活的目标,进行更频繁的反馈讨论,而不是一年一次或半年一次的反馈。
最后,也请利用好每一个生活中的教练时刻:当有人找你询问该怎么办的时候,当对方听不进任何建议的时候,当你认为对方缺乏自我责任的时候。把你给对方的建议转换成一步又一步逐渐深入的问题,那么你就是个合格又优秀的教练了。
我是江小少,期待与你一起分享对这个世界的见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