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119644/67548fdef8198303.jpg)
未来有什么前途,我们自己知道就好,你爱怎么想就怎么想,随便你。
——《人鼠之间》[美]约翰·斯坦贝克
坚持做自己,不必急于向外界证明什么,因为每个人的时区不同,步伐各异,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
我们自己心中的那份蓝图,那份对未来的憧憬与规划,唯有自己最懂其价值与意义。
只需怀揣信念,默默耕耘,那份属于自己的光明前途,终将如约而至。
生命的千疮百孔,需要我们自己来缝补。
《学记》打卡第二天:
即使质地再好的玉石,但是不经过人工的雕琢,是不能成为上好的玉器;人们即使本性善良,但是不通过学习,也不能够懂得很多道理。所以,古时候的帝王,建立国家,制定法律制度,统治百姓,无一不是把教育当作首要的大事。《尚书·兑命篇》说:“君王们一定要自始至终坚持一贯的重视办好学校。”就是这个意思吧!
《孩子是个哲学家》第17天打卡:
阅读《孩子是个哲学家》意志这一章节,对别人说“不”需要勇气,但对孩子说“不”却好像很容易,不该说不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说了“不”,该说不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坚定地说“不”。 请自我反思,分享那些我们不该说出的“不”。
费鲁奇说:“当孩子们模仿成人时,他们是好笑的,但是当我们进一步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并非那么好笑。我们会意识到我们正在看着自己。”
费鲁奇一家去一个景点旅行,整个行程乱糟糟,令人心烦。他们来到一家为游客开放的自助餐厅吃东西,费鲁奇正从一杯水果沙拉里给小儿子乔纳森挑吃的,大儿子埃米利奥从桌子下面踢着乔纳森。乔纳森生气了,弄翻了水果沙拉。水果块掉到费鲁奇的裤子上,果汁洒得满桌都是,也洒到了孩子们的衣服和地板上。费鲁奇抓住埃米利奥的胳膊,埃米利奥报复性地反咬了费鲁奇一口,场面顿时失控。
对费鲁奇一家来说,这趟旅程并不开心。父母虽然没有直接表达出他们的厌烦情绪,孩子们却很敏感地捕捉到这些情绪,并受到感染,然后毫不忌讳地将情绪表达出来。
为什么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发脾气时,父母会感到尴尬?因为他们成了被关注的焦点,同时将自己的隐私暴露在公众之下,他们害怕受到别人的批评。在孩子早年阶段,孩子与父母是一种共生关系,他们的无意识和我们是一体的。
美国教育专家沙法丽·萨巴瑞在《父母的觉醒》一书中说:“尤其是在养育孩子的最初几年里,父母的表现犹如一面镜子。如果我们自己找不到通向快乐之路,自然就无法映照出孩子的快乐。”
成年人的烦恼、忧伤、焦虑、快乐等精神世界都可以在孩子身上表达出来,即使本意并不想影响他们。如何应对生活中的种种状况体现了我们的世界观,无形中也在塑造着孩子们的世界观,他们通过我们的反应学会处理问题的方式。
孩子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己的生活状态。这也意味着我们对孩子的反应享有相当的主动权。如果我们接纳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顺应孩子的天性,孩子也会从我们眼中看到自己,建立起对生活的信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