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人生半熟》的作者宽宽,是一位离开一线城市北京,定居慢生活的大理以后,根据自己的心境,经历前半生的追名逐利,如何过好后半生的思维。
1、外求中产阶层,追名逐利。从学校开始就在不停地追赶时间。学校里,比考试成绩,比名次,为的是将来能够有一份好工作。进入职场,才知道不是那么简单,菜鸟一枚,一步步进阶,曾经努力的方向,不过就是不想输给别人,不想被别人比下去。
一路争强好胜,为名为利,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曾经因为没有工作,焦虑、恐惧,似乎日子犹如白驹过隙一样,心理越来越忐忑。为什么而活?为工作,为比拼,也为不失落,充盈地过好每一天。
二十几岁该结婚生子的年纪,偏偏不曾想过,为何要走上相夫教子的路。感觉还有很多没有尝试,也不曾有安定的心。能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能够住在城市中带小区的公寓,曾经的梦想如今都已成定局。
2、追求内心的恬淡,才刚刚开始。后半生自己想要什么?想要一种纯粹的人际关系,不会陷入无缘无故的人事斗争中;不会因为违背自己内心的良心谴责,做一些违心的事情。
曾经朋友,从小公寓换成二百平的大房子之后,每天喜闻乐见的却是做做木作,养花弄草,做一个农夫。不曾想,人到中年的心态可以如此豁达。很多时候,周围的朋友投来没有追求的鄙视,可恰恰是他的生活方式,才是有追求的开始。
为名为利,才算追求吗?一生要挣够多少钱,才算成功吗?非也,从事销售工作的朋友,很难想象自己五十岁的时候,依然做着南征北转的销售工作。看惯了职场中人老凄凉的场面,要么千锤百炼,依然如故,要么成为皮球,到处乱踢。
心是定了,可这种安定,只是一种职场高管对新人的架子,并非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正诉求。
3、通透的后半生,逐渐享受慢生活。前半生不会做菜烧饭,经常以外卖、小馆子过日子,吃惯了重盐、味精的调料味。后半生自己开始研究如何烧出清单的粗茶淡饭,如何享受纯粹的劳动朴实。
对衣服、包包、鞋子的渴求,从买买买,变成断舍离。从高价的衣物,回归本真的心灵,粗衣舒适就够了。衣柜里也开始清爽起来,因为一年四季中,每一季经常穿的也就那么几件。挤压不穿的都是剁手时买的高价礼服、正装。
不再追求很多新奇奇特的流行,只是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自己喜好的爱好、兴趣,慢慢打磨,希望可以赚取足够的生活费用。闲适、恬淡的内心世界就此开花。
人到中年,这几年的“转”希望迎来后半生的“合”。由焦虑变成放松,由放松变成有所追求,追求过程的享受,开花结果是必然。不必刻意迎合别人,委曲求全自己的感官,只过属于自己内心恬淡的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