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婉兮
1
刷到一个小视频,关于小姑子的。
视频里说,小姑子离婚,已经在家中住了半个多月,该怎么说怎么做,才能让她离开?
短短几句话,掐头去尾的,只有一句带情绪的疑问横亘在那里,赤裸裸地宣告着姑嫂不和、婆媳不睦。三个女人一台戏,但唱的并不是和谐音符。
这倒让我想起身边一个故事。
大约是五六年吧,邻居大婶那远嫁的女儿离了婚,带着尚不会走路的小外孙,千里迢迢投奔父母而来。做父母的擦了一把辛酸泪,随即敞开怀抱接纳女儿和外孙。
远嫁后,女儿过得并不好,这些年都处在水深火热中,做母亲的难免心疼,于是就将所有精力都用来照顾外孙和女儿。也常拿出私房钱,为这对母子添置东西。
儿媳的境遇,便有些雪上加霜的意思。
比如,家务都归了儿媳,婆婆母女俩整天只忙活孩子。
儿子儿媳养家糊口,小姑子却没有半分上交生活费的意思。儿媳一问,就会被怼,“她现在是困难时期,哪儿有钱交生活费?做哥嫂的帮一把又能怎么样?”
她本就与婆婆不睦,一老一少两个女人,始终处得磕磕绊绊。如今多了个小姑子,三个女人化作两派,几乎斗得你死我活。
这个原本不大平静的家庭,彻底变成了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
儿媳气得够呛,孤立无援像个彻头彻尾的外人。
丈夫是个和稀泥的主儿,双方斡旋各处调停,但女人们没有休战的意思。无奈,一个屋檐下的“亲人”们,只得憋憋屈屈地勉强过活着。
谁让家庭经济紧张,盖不起多余的房子呢。搬出去单过,几乎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直到三年后,小姑子再度出嫁,做嫂嫂的才长舒一口气,迎来了新生活的曙光。
不过,这个故事不能概括所有情况。
还有另一种叙事角度,来自小姑子的立场。
2
看过一个帖子,是一个单亲妈妈写的。
她说,自己离婚后无处可去,只能厚着脸皮搬回娘家,暂时躲在父母的羽翼之下。
一方面,是为了节约房租和生活费;另一方面,是希望父母帮着照顾孩子,以便自己能腾出精力去好好工作,尽可能地多挣些钱。
当然,她晓得自己打破了娘家的平衡关系,也知道自己的选择,会给父母、弟弟和弟媳妇都造成困扰。
所以,她也在想方设法地弥补。
比如多做家务;
比如给弟媳送些小礼物;
比如从微薄的收入中,抽出一部分来买菜买水果。
可弟媳依旧不高兴,时常一进家门就板起脸,跟谁都没有太多热络。哪怕是在餐桌上,气氛也带着一丝莫名其妙的尴尬和诡异。
弟媳认为婆婆偏心,将大姑子的“回归”视作对自身资源的掠夺。毕竟公婆的时间精力和钱财,都有相当一部分,流向了大姑子和大姑子的孩子。
这位单亲妈妈,因此而痛苦万分。
“处在人生低谷期的我,不过是想从亲人身上得到些安慰、扶持和鼓励。如果连娘家都不能回,世间还有我的容身之处吗?”
痛定思痛后,她提前半年送孩子进幼儿园,又在距离父母不远处租了间小屋。至此,娘家的平静才逐渐回归,弟媳脸上的冷漠,也才缓缓平息下来。
可经此一役,情分已经毁了。
她在帖子里说:“原来离婚后,女孩子就真的没有家了。婆家不存在,娘家回不去。”
怪伤感的。
3
以上两个故事,错的是谁?
好像谁都有错,好像又谁都没错。
哪怕发出评论的我们,也不过是站在各自的境遇里代入自我。大部分支持和讨伐,其实是在变相为自己发声。
做嫂子或弟媳的,不愿自己的生活受到太多干扰,对离婚小姑子心怀芥蒂,这虽算不上厚道,但也算不上恶毒。
婆媳和姑嫂关系,本就是个剪不断理还乱的话题。
若婆婆和小姑子都不是省油的灯,那做媳妇的只会被两面夹击,婚姻生活雪上加霜。
但有句话也说,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甲家的嫂子弟媳,说不定就是乙家的大姑子小姑子。风水轮流转,难保有一天,你也不得不暂回娘家寻找依靠呢?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主张与人为善。
无论做媳妇还是做大小姑子,最好都能常怀善心,一方宽容待之,一方则抱有感恩之心,尽量不干涉婆媳问题,将嫂子/弟媳视作真正的女主人,绝不当挑事者,更不能做搅屎棍。
如此,矛盾可解决一大半。
但说到“女主人”三个字,我又想起重复无数次的观点:婆家娘家,其实都不是女性真正的家。
我个人主张:所谓成家,是男女双方都从原生家庭撤离,再成立另一个独立在婆家与娘家之外的小家庭。
如此,大小姑子投奔的,便是她的娘家、你的婆家,轮不到你操心焦虑。
毕竟,你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小家、自己的生活。
而大部分自力更生的女性,也懒得为这种事情大张旗鼓地撕X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