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回家过年之春节期间的祭祀

回家过年之春节期间的祭祀

作者: 大江_e0ad | 来源:发表于2018-02-23 01:58 被阅读82次

    文/大江

    祭祀是在生产力比较低下时产生的一种带有迷信特色的风俗。后来逐渐演变成芸芸众生对自然和祖先的一种感恩并乞求得到庇佑的活动。

    春节期间的祭祀活动在民间比较繁杂,由一系列的活动组合而成。


    送灶王爷上天和接灶王爷回家

    腊月二十三的晚饭后,家中主事男人要在锅台边上放一香炉和摆放一些供献祭品,然后点着三炷香。等香尽后,烧化三张黄表,奠洒一杯薄酒,再磕上三个响头。之后在院子里燃放烟花爆竹,隆重恭送灶王爷归天言事。

    民间传说,上天为了掌管人间,给每家派来一位灶王爷,让其在护佑这家人的同时,也对这家实施一定的监察。每年腊月二十三的晚上,灶王爷要回天宫复命,向玉帝禀告这家一年中的情况。然后在天庭居住一周,大年初一早上,在人间香烟缭绕之时,再到岗尽责。

    为了感谢灶王爷一年来对自家的庇护,并让他能在玉帝面前为自己说几句好话,使上天赐予自家更多好运,众生在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时会摆上好多祭品,并特意放上粞瓜。据说灶王爷喜欢吃有些甜又有些粘的粞瓜,吃过之后就不会在玉帝御前说主人的不好了。

    除夕夜有人会忍着瞌睡守岁。等十二点的钟声敲响才睡觉。天不亮就又起来,并叫上家里的男丁,在所有的室内、门口,以及大门口,大门外,包括天地会和院子当中,都点上长香,虔诚的烧黄表、奠烧酒、磕深头,恭请灶王爷驾临庇佑。然后燃放更多的爆竹。这种祭祀俗称觉纸(也许是教子)。据说其实是恭请灶王爷回来上班,开启一年新的生活。

    有人说,迎神接福越早越好。于是,有的人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就起来祭祀接神去了,完了再睡觉。

    也有人说,谁家的爆竹响声大时间长灶王爷会特殊赐福给谁家。于是,各家开始了大鸣大放的竞赛,你家燃放五百响,我家就燃放一千响;你家燃放二踢脚,我家就放五十响。

    民间认为幸福生活都是托福所赐,大年初一一大早,迎神接福完不了什么都不可以做。所以,除夕夜就会特意教导小孩子,明天早晨不敢随便乱说话,特别是“起”“床(谐音疮)”;不敢往地上吐痰擤鼻涕,一定要等觉完纸后才能做这些。

    送灶王爷上天言事和接灶王爷回来上岗,虽说带有很浓的迷信色彩,但却留有很深的农耕文化印记,表现了先民们对天地的感恩之心。


    寺观烧香

    改革开放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复古浪潮的混合推动下,原来有名姓的寺院、道观都又重建或修缮一新,许多村落的村民们自发修建了不少的财神庙、土地庙和山神庙,塑起金身,围起院墙,立起香炉,初一十五歆享善男信女的朝拜祭奠,逢年过节更是香火旺盛。

    除夕下午,一些居士善人会主动给村里的庙宇里换上新的点香土,把院子里打扫干净,并在殿堂上点起长明灯,香炉里点上二三尺长的高香。

    大年初一子夜的钟声敲响后,就陆续有人来点香朝拜。他们有的是去年挣了大钱来向神灵汇报表示感谢的,有的是去年诸多不顺,希望今年能时来运转,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这些人会献上好多供献,很虔诚的三跪九叩,并庄重的许下愿望:只要神灵保佑今年顺风顺水,实现多少万的挣钱目标,明年一定会为您老人家怎样怎样。然后在院子里大鸣大放。

    大部分的人家是在七到八点过来。他们当中有的也相当虔敬,跪在地上口中念念有词,然后以头触地;有的就比较了草,跪在地上,就像点头一般点上三下就站起来了。

    更有比较气粗的,会在初一子夜前驾车赶到附近有名的寺院或者道观里,然后以近似拍卖的方式竞争烧头炉香的权利。

    与临县一河之隔的陕西佳县白云山上的白云观,这些年一直香火旺盛香客不绝。除正常的四月古会外,正月里也是财神拱门,据说有人曾想用三十万来竞拍头炉香都没能成功。

    那年我们正月初四去白云观上香,山上人潮涌动。人最多的地方是财神庙前,道观的派出所早就在那里用绳子拉起单行道,缓缓前行的人们在庙门口只能停留几秒钟,根本不能烧香磕头,只能把布施的钱使劲捅进功德箱里,然后在门口的牌匾上抹一把,就在保安“走走走”的追赶下恋恋不舍的离开。

    可见人们对金钱的热度远甚于其他。

    恭迎喜神

    古代由于交通和通讯的条件相当落后,不同地域的人们之间很少交往,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心存畏惧,为了给一年讨个好彩头,至少在我家乡,正月初一或者初二,人们都要参加一个出行迎喜神的祭祀活动。

    《百度辞典》上是这么解释的:

    喜神是汉族民间所普遍信仰的神祗。因为人们的愿望都是趋吉避凶,追求喜乐高兴,因此就臆造出了一个喜神。

    另有一篇文章这样写:

    春节期间“迎喜神”,可以带来一年的喜气、旺气。俗语“遇得喜神,则能致一岁康宁”。具体来说,小孩子健康成长、学业进步;未婚者得遇佳偶、喜结良缘;中青年工作事业顺利、财运亨通、家庭稳定;老年人心情愉悦、身体健康、子女发达孝顺。

    这些当然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期盼。但就像发信息送祝福一样,渴求幸福并用一种仪式来表达,也是无可厚非的。现如今,孩子的学习,老人的健康,成人的工作,哪一项都不敢有闪失。

    喜神在什么方位,要看当日的天干结合八卦来定。为了便于记忆,有口诀四句:

    甲己在艮乙庚乾,丙辛坤位喜神安。
    丁壬只在离中坐,戊癸原在巽中间。

    八卦中的这些字对应什么方位呢?又有五句话:

    甲巳日居艮方,喜神在东北方;
    乙庚日居乾方,喜神在西北方;
    丙辛日居坤方,喜神在西南方;
    丁壬日居离方,喜神在正南方;
    戊癸日居巽方,喜神在东南方。

    喜神喜不喜,也有四句口诀:

    甲己端坐乙庚睡,丙辛喜神皱双眉。
    丁壬喝得酗酗醉,戊癸游来笑嘻嘻。

    早饭后,准备好祭祀用的香纸供品,带上鞭炮,一家老小穿戴整齐,出大门后朝着当日喜神所在方位,点香,化表,跪拜。而后,燃放鞭炮,仪式结束,迎喜神回家。

    每年的正月初二,家中老者都会带着一家人去恭迎喜神。2018年正月初二是庚辰日,喜神在西北方。

    祭奠祖先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大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外出拼搏谋生的,不说“有钱没钱”,只想“回家过年”。回家后,既能见到一年没见的活着的亲人,给他们做得吃两顿好饭,陪他们拉拉家长;也能到祖坟上祭奠已经去世的祖先。

    春节祭奠祖先是广大农村几乎都有的风俗,不过时间不统一。有的在年三十,有的在大年初一,有的在初二。

    我们这里是,新坟(三周年以里)年三十去,称之为“送年食”;旧坟初二去。其实性质是一样的。

    我们这一带一年内大型的祭奠祖先有四次:正月初二,清明,七月十五,冬至日。

    正月初二迎完喜神,一家人相跟着来到祖坟上,长辈会向晚辈们讲述先人们的一些古事,并感慨祖先们当年没有享一天福,如今是遇上好时候了,告诫晚辈要好好珍惜,光宗耀祖,报效祖国。

    随后,举行祭奠仪式。先把过年时买下的瓜果,年三十至初二吃过的各种炒菜、饺子,年前做下的黄米馍馍、枣山、油糕,一一摆放到饭床上,然后大伙依着辈分高低,依次在坟地里最尊者的坟前跪倒在地,化表,点香,奠酒,磕头。之后再去这块坟地的每一座坟墓前祭拜。

    最后,燃放一挂鞭炮,在香烟弥漫,硝烟笼罩之下转身离去。

    祭典山神

    不要说古代,就是在改革开放前期,我国都一直是农业为主的国家。黄土高原一带,气候干燥,降雨稀少。靠天吃饭,十年九旱。加上古代野狼出没,人畜都难保安宁。于是留下了正月里祭典山神的风俗。

    正月十五晚上,一村人会敲着锣打着鼓,来到村里比较高的一座山头上,点着用高粱秸秆和葵花秸秆搭起一轮旺火,大家跪在旺火四周,燃着自己带来的香插到地上。

    锣鼓敲起,由村里德高望重之人或者老伞头用一种很特殊的调子唱几段祷告山神保佑的秧歌,记得有一首是这样唱的:

    正月十五头一天,
    一班会则跪在前。
    保佑保佑多保佑,
    保佑五谷丰登太平年。

    曾经有一年,我们村的秧歌队从正月初二出场,一直闹到正月十五还在出村娱乐。晚上回村时就在路上的一座山头上举行了祭典山神的仪式。

    近来年农业不仅在国家退到了二线三线,就是农村的大多数家庭里也可有可无,许多年青人一年四季在外打工,除夕回来,初五六上返城上工,所以,这一活动好多年都没见到了。

    以上这些,差不多就是流传在黄土高原上的秦晋交界处一带,春节期间祭祀活动的全部组成。它涵盖了天神、地神和祖先,也可以说是天、地、人的全部。

    通过这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劳动人民既传达了对天地自然的感恩和敬畏,对家族祖先的缅怀和祭奠,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盼与向往,表现了他们原始的、朴素的生存理念,保留有浓重的农耕文明的味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家过年之春节期间的祭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st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