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片放映室》第45集:《雨中曲》默片到有声电影的发展(1)_哔哩哔哩_bilibili
拉片有技巧,观影有门道,学会拉片,让你技术性的去看电影。
默片时代到有声片时代可以讲述的内容很多,经典的电影不胜枚举,那在了解那些电影之前,我们可以通过2部讲述这个时期的电影来一窥全景,一是1952的经典歌舞片《雨中曲》,二是获得第8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艺术家》,《艺术家》是一部模仿默片手法拍摄的黑白片,整体是以人物的内心转变为主,而且在很多桥段上致敬了老片《雨中曲》。
《雨中曲》豆瓣9.1分,排名196(截止2021年7月15),是无数人颂扬的经典,即使没有看过全片也很有可能在各种场合,看到过唐尼的精彩舞蹈戏,而且吉恩·凯利本来就是好莱坞著名的舞王。
《雨中曲》由米高梅公司出品,1952年4月11日首映。讲述的故事背景就是在1927年,
本片导演斯坦利·多南以流畅而有趣的手法介绍了好莱坞由默片时代转变为有声片时代某制片厂明星们的趣闻,再现了有声电影取代无声电影的历史过程,使观众从娱乐之中了解电影发展史的这个重要阶段。
影片中展现了很多有声电影初期的有声电影摄制技术、设备、工艺方面的情况以及当时电影界的一些动态。
由于导演斯坦利·多南、 吉恩·凯利以及编剧:贝蒂·康登 、 阿多夫·格林4位核心主创都是出生成长在20世纪前30年,都经历过有声电影到彩色电影和现代电影的发展,创作人员对有声电影初期电影摄制状况比较了解,因此《雨中曲》作为有声电影的史料研究,比较接近真实现实而且有价值。
影片具有歌舞片、音乐片和喜剧片的特点,让观众在轻松的观影过程中了解到好莱坞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了解到电影史上的第一次革命——有声电影诞生前后的状况。
01
《雨中曲》中放映的无声电影《皇家恶棍》所出现的字幕正是无声电影的特殊产物——间幕。在无声电影中,间幕文字对影片叙事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使得一些不便于画面表达的事物、信息,比如剧情提示,对话,人物的心理活动、主要背景概要等可以传达给观众。但观看这种文字必然会打断观众观影的过程,造成观众出戏,因此这种方式具有与生俱来的致命弱点。
影片《雨中曲》凯西与唐纳邂逅的一场戏中,借凯西之口,对无声电影的不足进行了揭露:
“电影的娱乐性十足,但人物的刻画差强人意。”
为什么差强人意呢?因为“他们不说话,也不演戏,只是装模作样的哑戏。”
凯西认为“儒雅的舞台动作加上隽永的台词才称得上喜剧”,可是无声电影却无法把戏剧中隽永的台词呈现给观众。
可见,在有声电影诞生之前,观众就渴望在看到画面的同时也能听到声音。虽然这样促使产生了默片解说员这个职业,但是因为其本身存在的致命缺陷和科技的发展,无声电影也就注定了其被淘汰的命运。
无声电影时期,为了使影片不至于太沉闷,影院里经常会有乐队现场伴奏,影片《雨中曲》中就有乐队现场伴奏的镜头。
但是,较为人们接受的有声电影的标准是:声音和画面记录在载体上并能同步放映;有与画面同步的语言声音。
因此,1927年10月6日《爵士歌王》一上映就打破了票房纪录,但是,在有声电影上映之初,作为一种新事物,对有声电影持观望态度的人并不在少数。而且对于当时的电影创作者来说,他们都形成了固定的默片审美,因此大多数都认为声音的出现导致了电影风格的断裂。而且早期有声电影由于技术原因,角色对白都非常缓慢僵硬,演员还因为口音和各种问题,需要进行语言训练,即便如此还要面临语言不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声音的引入在早期让电影几乎完全丧失了无声片时代灵活的摄影机运动和剪辑,向着传统戏剧的方向发展。这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无疑是一种“电影不再是电影”的危机。
具体到个人,许多无声片时代的艺术家没办法适应声音引入的巨大改变,他们只会拍无声片,甚至他们的人物形象,剧作都是扎根在无声片里的。卓别林反对有声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那句著名的论调:“当流浪汉开口说话,他就算是死了。”于是他在有声时代之后坚持拍了很久的无声片,但终于在《大独裁者》中让流浪汉说了话,之后这个形象就确实再也没有出现过。而当年和卓别林争雄的喜剧天才巴斯特基顿和哈罗德·劳埃德,在有声片到来之后就被迅速退出有声电影舞台了。
正如《雨中曲》所反映的那样,起先人们是以为有人躲在银幕后面说话,当人们知道这是一项新技术时,不少人认为“只是一个玩具”,并不知道“说话电影”这一新事物的前景到底如何,对有声电影有一个怀疑——观望——接受的过程。
人们一开始对有声电影并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只要照原来的方式演戏,再加上对话就行了”。实际上,声音与画面结合的有声电影在摄制工艺、表演、表现方式等方面都与无声电影存在着差异,需要人们去研究、去适应这种差异。
在1929年,美国,当时宣称是第一部“百分之百的有声”影片《纽约之光》上映。刘别谦《璇宫艳史》也轰动一时。而早期所谓的“百分之百的有声片”经常是一些舞台剧片。由于摄制这些有声片需要向支付“专利权使用费”,因此拍摄时间尽量缩减,开始时常把音响和形象录在同一影片上,以致蒙太奇的效果受到了限制。最早的录音机器必须固定地安装在有隔音设备的沉闷小房间里,结果移动摄影全然消失,使技术退后了20年。1930年法国导演雷内·克莱尔执导拍摄的《巴黎屋檐下》就是一部反对这些错误的影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