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35班--007不写就出局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正确姿势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正确姿势

作者: 雾风的幻想 | 来源:发表于2018-07-21 01:20 被阅读153次
网络图片 侵权删

朋友给我转了一篇文章《上了名校才知道,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都大》(以下简称《名校》),并表达了她对孩子未来的焦虑。文章的内核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无非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此类文章已经很多了,也有很多人给过各种所谓的解药,比如“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长跑,起点的高低不起决定性作用”;再比如“父母要持续成长,才能带动孩子成长”等等。

这种认知固然有道理,但并不落地,到底如何才能让孩子在人生的长跑中不被那些高起点的人拉大差距,甚至获得追上、反超的机会才是重点。

我作为一名3岁孩子的父亲,虽然不会被这种贩卖恐惧收割注意力的文章搞得焦虑,但也不能完全无视,毕竟这个现象是实实在在的。那么作为普通家庭的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个残酷的现实,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不一定对,但至少不会让自己只能陷在焦虑中无奈的叹息。


一、人生的起跑线是什么样的?

要找到应对问题的方法,首先要看清问题的原貌,才有分析的可能性。就像只知道门被锁上了是没用的,要先看清是什么锁,再想办法找合适的钥匙。

所以,要找到破解“起跑线问题”的钥匙,就必须先了解人生的起跑线到底是什么样的,然后正视它,接受它。在此基础上,我们才不会把注意力放在情绪上,在焦虑中是无法正常思考的。

很多人一说起跑线,就下意识的认为应该是一条笔直的直线,这是潜意识里无法接受“不公平状态”的一厢情愿的错误认知。实际上,人生的起跑线从来都不是,也永远不可能是一条直线,它实际上更像是金字塔形状的折线。

站在起跑线金字塔顶端的是养育者的智识和财力两项都很高的孩子。养育者的智识和财力越低,则孩子的起跑线就越往后移。起跑线越靠后的人数占比也越大。

对于占比最大的中低层家境的父母,尽早接受“每个人的起跑线都不一样”的事实,是有好处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好处一:避免焦虑

就像压力本身不会对身体带来伤害,对压力的负面认知造成的焦虑才会(这是有科学验证的结论)。由“起跑线问题”带来的焦虑不仅毫无意义,还会影响养育者的身体健康,让孩子的处境雪上加霜。

更重要的是,看似焦虑的是孩子的未来,但实际上它却让养育者的眼睛紧盯现状,最终把自己困在永恒的当下,这对孩子的未来没有半点好处。如果这份焦虑传递给孩子,还会成为他成长的掣肘。

好处二:排除妄念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靠一代人的努力就能从社会中下层跃迁到顶层的事,在现代社会是极小概率事件,其中运气的比重是很大的。

对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靠几代人的努力将家族逐渐经营到顶层才是更靠谱的选择。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尽力让孩子成年后,比我们自己的智识和财力强出一两个档次就算是不小的成功。

总是怀着“一步登天”的妄念,会让人的判断力严重下降,看不清关键问题,导致行动走样儿,结果通常是很糟糕的。

我见过好几个家庭,砸锅卖铁甚至负债把孩子送出国,靠花钱上了个三流甚至野鸡大学。几年后回国才发现,孩子不仅没学到啥真本事,反而学会了各种不良嗜好,眼高手低,一事无成。更有甚者,在美国待了7年,愣是连英语对话都不行(窝在唐人街混)。

我们都知道不要对孩子拔苗助长,实际上对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也是如此。拔苗助长的心理机制就是不合实际情况的妄念。

好处三:避免掉坑

“起跑线问题”还会让养育者掉进“心急火燎随大流”的坑(李笑来老师的人生三大坑理论)。

人家孩子学钢琴,咱家孩子也要学;人家孩子打网球,咱家孩子也不能示弱;人家孩子奥数+高尔夫+跆拳道+舞蹈+京剧,咱家孩子就编程+骑马+武术+画画+书法。

所谓“艺多不压身”,好像多学一些技艺没啥不好。可问题是,太多技艺真的能增长孩子未来的竞争力吗?我看未必。

先不谈孩子是否愿意学的问题。即使家长能引导出孩子的兴趣,可资源和时间是有限的,学很多种类的技艺,就意味着每一项的时间投入都将被稀释,最后孩子只是搞了一堆半吊子爱好而已。

任何技艺达不到一定水平,最多就是在没学过的人面前显摆一下,碰到真正专长的敢拿出来切磋吗?学十项半吊子的爱好只能给孩子带来十份虚荣心,从别人的表扬声中获得快感,很容易把孩子养成表演型人格。

反而是在一两项技艺上达到较深的层次(我认为怎么也要全国业余水平的前10%),才能真的让孩子获得成就感,而自信只能来源于实实在在的成绩,而不是各种表演带来的掌声。

只看见“人家孩子”每周末2节钢琴课,却看不见他每天晚上都要多练2个小时;只看见“人家孩子”每天放学去学画画,却看不见她每个周末都泡在各种艺术博物馆里。“人家孩子”有无数个,咱家孩子最多俩,让两个孩子硬拼无数孩子,这就太不理智了。

所以,别看着人家孩子学啥就生怕自己孩子被落下,火急火燎的紧跟而上,这个大坑绕不过去,就只能把孩子培养成啥都会点的高级庸才。

我们正视了“每个人的起跑线都不一样”的事实,确保不被焦虑影响心态、排除妄念造成的急功近利、避开“随大流”的坑。才能心平气和的想想如何在起跑线落后的情况下,让孩子不被拉开更大的差距。


二、起跑线落后,如何找到替代方案?

《名校》文章中详细说了“进入名校的四大好处”,既然我们买不起动辄上千万的学区房,那有没有别的方法获得“名校的四大好处”呢?咱一个一个看。

名校好处一:教给孩子真正的努力和拼搏

“上中学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怪不错了呢。上了好学校,才知道自己多么才疏学浅,才知道差距有多大,才知道应当多么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名校》节选

其实这是个“竞争视野受限”的问题。成绩在普通学校里名列前茅的孩子,如果把视野局限在本校的小范围内,当然会出现“井底之蛙”的尴尬。可一旦将视野放大到全国范围,全世界范围,甚至古今中外的全时空范围内,就能破除这个限制。

我能想到的替代方法有三个:

一是引导孩子读一些有“勤奋属性”的名人传记。最好是当代的著名人物,太久远的人物传记由于时空差距太大,很难产生代入感,效果不会太好。另外,什么“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的小故事,效果更差,我们小时候都听过,有什么用呢?原因在于不仅毫无代入感,而且说教意味太浓,会引发孩子本能的抗拒。

二是尽可能找一些名校的试卷让孩子看看。不必做完,能让他感受到差距就行了。这个方法很多学校都在用,即使学校不提供,在互联网时代真要找的话应该也不难。

三是帮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方法的研究上,而不是只强调努力。这个道理很简单,努力固然重要,但学习方法更重要。如果能帮孩子找到更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可以缩小努力程度带来的差距的。

名校好处二:带给孩子视野和见识

“去了好学校,能大大拓展孩子的视野和见识,让他亲眼看到,牛人到底是什么样子,差距有多大,自己要向哪个方向努力。”——《名校》节选

名校带来的高层次的见识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吴军老师在一篇关于高考如何填报志愿的文章里,将“一线城市”放在了选项的首位,即城市>大学>专业,并详细解释了见识的重要性。(详见得到APP,吴军的硅谷来信专栏,第255封信|填报高考志愿的建议(上):考虑因素)

作为普通家庭的家长,如何让普通学校的孩子不在见识上落于人后,我也想到了三个方法:

一是读书。对,还是读书,引导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且不限制读书的内容。从小说到纪实文学,从诗词歌赋到历史文献,从科普杂文到专业书籍都可以。如果家长能和孩子一起读,并且相互交流读书心得,甚至写写读书笔记就更好了。

二是利用好博物馆。小学以上的孩子,各类博物馆应该是假期的首选。尤其是大城市的孩子,坐拥丰富的博物馆资源不利用上,就别想着让孩子跟名校生竞争了,即使分数上差不多,见识上也会输一大截。

三是把孩子带入到大人的世界。意思就是把孩子当大人看待,给他参与大人事务的机会。比如,家长商量一些事,聊职场上的话题,甚至时政新闻,完全可以让孩子旁听,并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给出意见。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方法。见识本身其实没有太大价值,必须在合适的场景下得到合适的运用才能体现价值,而这需要有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实现。

名校好处三: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儿

“在美国大学,大家都在忙着改变世界。一个读博士的学长,出身贫寒,看到美国大学图书馆成吨出售1美分的旧书,而自己贫苦的家乡,留守儿童们穷得根本没有书看。他成立了帮助农村儿童阅读的公益组织……”——《名校》节选

这个名校带来的好处,本质是对社会责任感和高层次三观的培养。对此,我想到的方法是:不要忽略孩子任何一个看似天真甚至不靠谱的想法,尤其是对社会有价值的想法,父母要尽力帮孩子去尝试。

郝广才老师曾经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6年的一天,凯瑟琳看到美国公共电视播的非洲纪录片,片中说非洲平均每三十秒,就有一个小孩因为疟疾而死亡。才五岁大的她,蜷缩在沙发上,扳着手指数数,一、二、三……三十,当她数到三十时,一脸惊恐地说:“妈妈,一个非洲小孩死掉了,我们一定要做点什么!”

妈妈和凯瑟琳一起查资料,得知对抗疟疾的最有效手段是蚊帐(蚊子是疟疾的主要传播载体),一顶蚊帐10美元,能同时保护四个孩子,这意味着有可能救四个孩子的命。

于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小凯瑟琳用自己的零花钱、用卖旧书旧玩具的钱、用沿街募捐的钱(给捐款者发她自己画的奖状)给一个“只要蚊帐”协会的公益组织持续不停的捐款。

接着,她慢慢带动起身边越来越多的孩子和成年人一起为了拯救非洲儿童努力……

然后,她尝试给《福布斯》杂志富豪排行榜上的每位大亨写信,希望他们能捐款……

然后,比尔·盖茨基金会就真的捐了三百万美元,比尔·盖茨因此收到了凯瑟琳的奖状……

再然后,比尔·盖茨基金会出钱拍了一部《孩子救孩子》的公益纪录片,凯瑟琳因此踏上非洲大地……

至此(2007年),年仅七岁的凯瑟琳,已经救了超过百万个非洲小孩的生命!(篇幅关系,原文内容大幅删减)

长大一些的凯瑟琳

在这个感人的故事背后,我们能看到一位伟大的母亲,她没有无视孩子“天真”的想法,而且非常认真的、无条件的、持久的支持着孩子行动。没有她的支持,凯瑟琳是不可能完成这个奇迹的,上百万个孩子会悲惨的死去。

“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儿”不是只有上名校才能获得的道理,父母完全有能力提供。关键在于我们自己首先要有这份觉知,才能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机会,帮孩子获得更多的可能性。

“天真,是会做傻事呢?还是会让你看不见困难,傻傻去做,熔化所有的铁石,创造奇迹呢?或许,我们认为天大的奇迹,在小孩来说是那么理所当然。因为他们天真的翅膀,还没有退化。”——郝广才

名校好处四:给孩子最优质的人脉、圈子、资源

我想很多父母对这条更看中一些,毕竟孩子自己再怎么强,要想取得一番成就也必须依靠人脉、圈子和资源,那种靠一个人闭门造车就能获得成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对于我们普通家庭的孩子,又如何弥补这份几何级的巨大差距?我们007组织里有个例子也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与我同班同组的007战友——霞姐,她出生在偏远的农村,自小生活艰辛,为了照顾家人不得不放弃学业,早早出来打工补贴家用。可即便如此,她硬是靠自己的努力从农村走出来,还不到40岁就成为大企业高管……但这都不是她最牛的地方(虽然已经非常令我敬佩了)。

在我看来,她最厉害的一步,是把她上小学的儿子引导进了“007不写就出局”。霞姐的儿子在她的影响和鼓励下,每周坚持写作,先不提这对孩子学习的正面作用(成绩那是极好的)。对于这孩子来说,我们近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007er都成了他的战友(未来还会有更多人加入),这是多大的人脉网?

假设霞姐的儿子未来成年后想做点事,只要在007群里振臂一呼,我相信会有很多人愿意帮忙甚至合作。

你想呀,十多年一起坚持写作,相互点评,抱团成长,就算始终没机会见面(这几乎不可能),凭借这份坚持和成长潜力,基础信任就是稳稳的。

而007里都是些什么人?虽然大部分至今仍然是普通人,也许一辈子都会是,但其中牛人、强人的比例却很高。而十年之后,007中还会出现多少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我相信这个比例绝对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觉得这种组织中的弱关系比不上同学之谊的强关系?还真未必,有社会调查已经表明,相互有好感的弱关系,比强关系之间能提供的支持和帮助更多。

想想也是,强关系能有几个?能保持几个?而弱关系的量要大得多。只要自己有实力,建立在双赢基础上的合作,根本不需要强关系,弱关系反而还不容易受到感情因素的牵绊。

所以,只要坚持下去,霞姐儿子未来的人脉绝不会差。至少不是绝大多数所谓国内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可比的。

因此,与孩子一起加入007这类自组织的社群,并坚持下去,是很有可能弥补人脉不足的差距的。

综上所述,人生的起跑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起跑阶段真正的输赢不在于孩子站在起跑线的什么位置,而在于父母有没有认真思考并找到匹配家庭状况和孩子成长特点的优化方式,且持续践行。

2018.07.20

相关文章

  •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正确姿势

    朋友给我转了一篇文章《上了名校才知道,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都大》(以下简称《名校》),并表达了她对孩子未来的焦虑。...

  • 2020-06-15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习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养成思维过程,经历思维过程,养成思维的习惯。...

  • 不要让自己输在起跑线上

    不要让自己输在起跑线上 孔子的教育理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你知道孩子的起跑线是哪儿吗...

  • 可怕的误导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熊丙奇在他的文章中说:“在教育理论中,“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没有理论基础的——...

  • 家长,孩子教育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哦!未开始却已经输了

    家长,孩子教育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哦!未开始却已经输了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已经流行很多年了,甚至很多新爸爸、...

  • 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

    我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不可见的东西逐渐会被...

  • 20190721班会有感

    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这是有一定的误解。我们应该做的是让父母,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组长:曼琳孩子是白纸,父母...

  • 《阿甘正传》观后感

    “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我们都在为孩子的起跑线操心时,有人出生就输在起跑线上。比如电影中的阿甘,智商低,...

  • 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今天在心理培训课上,老师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对的吗?大家陷入了沉思。 几年...

  • 中国式父母焦虑

    我想最焦虑的原因大概还是因为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害了多少孩子和家长,孩子...

网友评论

  • 蜜糖771:一周时间的准备,每次写出来的文章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真是时间花在哪,成果就在哪:clap:
    看到最后,感叹很多加入007的父母们,虽然现在还都是普通人,但得益于这个美好的时代,网络可以让他们的小孩早早开始接触外界,充实自己的大脑,开阔自己的眼界
    雾风的幻想:@swt花语 是呀,互联网时代让我们普通人的孩子也有机会缩小与顶级家庭孩子的差距,关键还是我们能不能意识到,以及愿不愿意花时间找方法哈。感谢班长点评!😊
  • 遇见橙子:哇,世龙的文章写的太好了,果然是编辑出身,逻辑严谨,思维缜密,旁征博引,令人赞叹!以前好像没有读过你的文章,感觉像错过了一个亿,好可惜。
    这篇文章的视角,能跳出一般人惯常的那几种思维模式,写得更深、更广,让我这个做孩子家长的很受益。好文章,值得收藏起来反复看!
    雾风的幻想:@遇见橙子 😊谢谢橙子的点评,能引发点思考我就很满足了哈哈,感谢打赏!
  • 黑洞王:从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一人们熟知的社会现象出发,认清现实,剖析问题的本质,从问题的本质来找解决方案。同时对上名校这一单一方式提出替代解决方案,特别接地气。有理有据,佩服战友的深入思考能力。
    雾风的幻想:@黑洞王 感谢战友点评!😊
  • 704898ea133b:哈哈 不能着急,用多代人一步一步来的思路不能更赞
    雾风的幻想:@刘洋洋_a405 时间是我们的朋友,也是家族的朋友,哈哈
  • b48ab4a3c6b9:写的太好了,值得很多家长来读一读。这个话题也是很踩热点的,我看到标题直接点进来读,分析的有理有据,最后还有霞姐姐的举例说明,兼职不好太赞。我想发到我朋友圈了,想知道为什么你每次都可以把事情分析的那么深入浅出?
    雾风的幻想:@A儿童摄影娜娜 啊哈哈,用正确的概念说人话就好😂

本文标题:“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正确姿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uc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