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阳明心学 062

学阳明心学 062

作者: 自然ziran | 来源:发表于2023-11-24 21:04 被阅读0次
    摄于贵州龙场 阳明文化园

    今天学习了《黄省曾录》。

    黄省曾,字勉之,明代吴县人,阳明先生在浙江讲学的时候,前往从学,先生曾经写过《与黄勉之书》。

    学习致良知,首先要避免学“教条”了,让自己外部看上去处在变化之中。只有我们良知清澈,才能临事不乱、应变无穷。身边有朋友参加了一个有关于家庭建设的学习,她分享到:我们只有抓住本质,要求自己,孝敬老人,引领孩子,才叫真正的依良知而行。也只有这样,所谓的“道”才能得以传承下去。文武之法,即是尧舜之道。无论时代怎么变,始终不变的就是家庭经营之道的本身。

    接着先生说道:“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他觉得我们每个人的资质不同,学习圣贤文化是应该分层次的。由此我想起了,阳明先生在面对巢贼的时候,并没有去讲“良知”,而是换成了巢贼能够听懂的语言——仁、义、礼、智、信。后来,巢贼们深受一颗真诚心的感染,愿意前来投诚。

    在第八小节中,又一段经典再现,值得我们百回读,一层层深入理解。

    先生曰:“毁谤自外来的,虽圣人如何免得?人只贵于自修,若自己实实落落是个圣贤,纵然人都毁他,也说他不肯,却若浮云揜日,如何损得日的光明?若自己是个象恭色庄,不坚不介的,纵然每一个人说他,他的恶慝终须一日发露。所以孟子说‘有求全之毁,有不虞之誉’。毁誉在外的,安能避得,只要自修何如尔。”

    可以说,关于毁谤、赞誉、宠辱,圣贤也不能避免。但是圣贤和我们不同的是:他们的心里不会为这些荣辱得失动摇。在这些面前,他们能够保持自己的本心不动,良知常在常清澈。但是我们普通人却是“闻毁则闷,闻誉则喜”,像木偶一般,被别人操纵,动来动去。所以每当这种时候,我们怎么能看得清楚事情的本质呢?又怎么可能做得出正确的决定呢?所以,有的人表面功夫做得好,但是内心却不是真正的好。就算没有人毁谤,终有一天,内心的不好也会被显露出来。

    孟子所说的“有求全之毁,有不虞之誉”,一个人会有想不到的毁谤,也会有想不到的赞誉,但是这些东西是外在的,不是我们自己能够控制得了的,我们不能太在意它,只管好好修自己就是了。我们之所以被这些荣辱得失控制,常常忘记我们自己本该做的事情,说到底都是我们的一份私心导致的。因为我们“有所好乐,有所恐惧,有所忿懥......”就不得其正,那时候已经偏离了本心。

    这段原文实在堪称经典!

    最后,阳明先生又讲了:“圣人之学不是这等捆缚苦楚的,不是装做道学的模样。”

    真正学习圣贤文化的人,是活泼泼的,而不是外边看起来拘拘束束,一副圣人的样子。所以,要“随才成就”他,狂者从狂放处出成就,不可以变成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所有人都变成一个样子。

    学习可以是从内心出发,轻松愉悦地坚持,让能量自己流淌,让这股心流体验一直相伴到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阳明心学 06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uh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