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素质教育
中国古代的素质教育

中国古代的素质教育

作者: 黄晓锋_8ba7 | 来源:发表于2018-06-07 21:32 被阅读0次
    教育

    余秋雨说,人生这个话题,每个人都可以说上几句,但始终没有人能够说明白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素质教育不也是如此吗?

    有人说素质教育就像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确实,素质教育本身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标准和定义,这也是它很难真正落实的原因之一。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一样,它不是100分就是最好。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也不一样,它不会直接给你一个谋生的技能。素质教育更多是从多个方面来锻炼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古代书籍

    在我们印象里,中国古代的教育就是儒家的四书五经,还有一个人在摇头晃脑地背书。但其实,中国古代某些时期的教育是很接近素质教育的,至少从形式上来看是这样。

    比如西周的六艺。西周六艺以礼乐为核心,附以射、御、书、数。

    礼教是有关政治、宗法、人伦道德、礼仪规范等方面的知识教育。《礼记·经解》谓“礼之于正国”,犹如衡之于轻重,绳墨之于曲直,规矩之于方圆。可见礼教对于西周之重要性。对于个人来说,这是一种意识观念的培育。乐教主要是学习有关宗教祭祀乐舞的知识,包括音乐、舞蹈、诗歌、戏剧和作文。虽然乐教是政治宗教和人伦道理的综合教育,但它也提升了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以及艺术表达能力。礼教和乐教互为表里,相辅而行,有利于巩固西周统治,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培育信仰观念和艺术能力的重要性。

    射御则是培养武士的教育,它不仅仅是一种体力或技艺的练习,更是对道德情操和内心志向的培养。西周礼法中规定士子要学习“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学”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基本可以看出其内容之丰富。射御代表了动的教育。最后的书数则是代表了静的教育。书数主要是有关读写算的知识教育。书是识字教育,而数则有明显的实用实效特征。

    西周六艺既有道德意识层面上的教育,也有体力技能方面的训练,还有知识方面的教育,动静结合,并且实用性和价值观教育兼有。虽然六艺主要是面向贵族群体,但这种教育的全面性还是值得借鉴的。

    以西周六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春秋时期的教育也是颇具素质教育色彩。

    随着周天子大权旁落,诸侯割据四方,在政治下移的过程中,文化也在逐渐从以官学为主到私学昌盛。原本在宫廷掌管典籍,精通六艺的士人纷纷出走,流落民间,将知识撒播在更广阔的天地。

    孔子

    孔子是最负盛名的私学大师,它第一次提出“有教无类”,无论出身、性格、趣向如何,凡“自行束脩以上”者,都可前来受教。“束脩”指的是带给老师的礼物。孔门弟子中,贵族、富商、平民、贱人无所不有,甚至“暴者”、“大盗”、“刑戮死辱”之人,只要虔诚求教,都未尝不诲。这个对于我们现在搞素质教育意义重大,因为素质教育很容易变成精英教育,所以有教无类的原则很重要。孔门弟子中,“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各有所成。

    类似孔子这样优秀的教育家当时还有很多,大家自立门派,自由讲学,极大地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学习氛围。各家各有所倚,各有所长。《汉书·艺文志》记儒家“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物”。道家讲求“清虚自守”。阴阳家讲求天文历象。墨家贵俭、兼爱、尚同、非命,并重视应用科学技术的传授。而法家则以刑名之术,驯化学人。除此还有很多其他门派,都各有特色。学人可依据自己的兴趣志向自由选择要学习的门派,这不就是素质教育吗?

    不过说到底,今天的素质教育实行情况肯定和古代不一样,毕竟整个人口基数,社会情况大大不相同。但是如西周六艺般全面丰富的教育内容,如孔子倡导的”有教无类“思想,如春秋百家所展示的自由氛围,皆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东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的素质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un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