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筷儿越发敞开玩儿了,真是越不让出去越要出去,戴着口罩都要出去玩儿。
早晨一早是必须要出门的,以前还喊个人陪他一起,或爸爸妈妈,或婆婆爷爷,再不济也是姐姐,现在就是单枪匹马,戴上手表,一人一车就出门了。
这一放出去就不得了了,加班加点地玩儿,不叫上几遍是不回来的。今天中午,我们都吃完午饭他才回来,风尘仆仆地样子,像是加了班回来的人儿,自己一人一桌抱着饭碗就刨饭,边吃边问婆婆:“今天咋没肉啊。”婆婆说:“以后回来晚了就吃剩菜啊,肉吃完了就没有了撒,还剩点猪肝,将就吃吧。”哈哈哈,肉娃没吃上肉还是有点委屈,可这委屈也得自己咽,谁让你回来晚的。
我一直好奇,平时跟他一起玩儿的几个小朋友最近都没出来了,他在外面到底跟谁玩儿呢。前天下午,我跟爸爸出门活动,顺便找下娃在哪里,突然身后窜出一辆白色自行车,车很眼熟,但娃不眼熟。又过了一会儿,身后继续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妈妈,你怎么在这里?”筷儿骑着别人的滑板车慢悠悠地在后面摇着。
他这一叫,我有种路上捡了个娃的感觉。赶紧上去摸摸出汗没有,还没摸上就又跑了。跟他交换自行车的男孩至少比他大一两岁,而他就像个小跟班一样跟在大孩子后面,玩儿的还不亦乐乎。
我们在旁边驻足观察了一下,他们最后与一群更大的孩子汇合,大孩子们商量玩耍的策略,与筷儿交换自行车的小哥哥都没法融入,更别说筷儿了,但这也不影响他们玩儿,一会儿就玩儿开了,大孩子小孩子玩儿成一锅。估计,在大孩子的眼里他们正在跟大孩子们一起玩儿,而在小孩子眼里,他们正在跟大孩子玩儿。真是一个神奇的组合。
筷儿出去玩儿了两天,除了越来越高涨的激情,还有越来越破的自行车。这自行车买来还不到半年吧,自从到了筷儿手里,就开始遭罪,不是摔这里就是摔那里。这几天更是眼见的破损,轮胎也没气了,座位也歪了,坐垫皮也蹭掉了,车漆也掉了好几块。
心痛啊,不过反过来想想,这就是自行车的使命,骑的越破说明它的使用率越高,服役也比较彻底。更何况,它还成为了筷儿融入团队的筹码,融入大孩子的团队还是需要付出点代价的。这样一算,这自行车买的也太值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