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元日”、“元旦”都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除夜
南宋 戴复古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这首诗中有两个年俗,除尘和祭祖,除尘中的“尘”也有“陈”的意思,表示辞旧迎新。
除尘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在老家一直有正月初三祭祖的习俗,但是由于近两年受疫情影响,春节不能回家,还好,老家有姐姐和弟弟一直在代表我们祭祖。
甲午元旦
清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注:甲午,青康熙五十三年(1714)。颠,头顶。买春钱,过新年给亲属分赠喜钱,示庆贺新春。
鼓角,泛指乐器。梅花《梅花落》,乐曲名。一部,一曲 。
元日
北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两首诗中的年俗:燃放爆竹、贴春联、拜年
北京城区早已经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只能存在于我们的记忆和儿童的想象中了。
贴春联是春节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老家有一个传统,如果当年家中有老人去世则不贴春节。
现在拜年的形式越来越简单了,回不去老家的春节只能是电话给不在身边的老人拜年。
小时候的正月初一我们跟着母亲到本家的爷爷奶奶叔叔伯伯家拜年,初三两个姑姑带着她的孩子们来我们家给爷爷拜年,初四我们去给姥姥姥爷拜年。如今,这些年俗仅留回忆在心中!
守岁
北宋 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愿我们都能惜时如金,持续锻炼、努力学习,迭代升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