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在书橱里放了好几年了,当初买来是被书名吸引,想着可以学点幽默的沟通方法,回来后就被束之高阁,今年想把存货清理一下,于是认真来阅读。但是第二章读到一半就读不下去了,认为这是近年来读的比较差的一本书,后来看豆瓣评分4.3,看来大多数人感觉都不太好。这里简单评议,纯属个人意见。
一、好的地方:
1、作者陈浩的文字能力强,书中遍布幽默的名人名言,金句频出,很有哲理韵味,加上很多幽默小故事 ,读起来不枯燥,非常适合碎片化阅读。
2、全书的精华是第一章。摘录最有启发的几点:
①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幽默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②幽默主要由四个环节组成,它们依次是悬念、渲染、反转、突变。有时,个别环节可能隐含或者省略,但是四个环节是客观存在的。
③幽默12招
妙用夸张,幽默类比,设置悬念,曲解经典,断章取义,欲擒故纵,以谬还谬,偷梁换柱,指桑骂槐,一语双关,大词小用,自相矛盾。
这里特别说说“以谬还谬式幽默”,回答的话不涉及正面意图,正面意图全借不着边际的荒诞来反衬,使人因彻底无语而发笑,多用于亲近的人际关系中,作为调笑之用。
在家庭生活中,特别是夫妻生活中,针锋相对的争执最容易引起不良的后果,而以谬还谬的幽默,往往能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得到缓和。
这点是非常有用的,不正面回答问题,可以给对方留下余地,并且能避开正面交锋的风险,避免矛盾激化。
④如何掌握幽默说话的艺术?第一章第一节就给出了答案。想特别表扬一下聪明的编辑,如果有人试读,开篇这段一定会抓住他。
第一步,加强学习、提高修养。知识丰富了,修养提高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判断事物、表达思想的能力就会跟着一起提高,这时,说出的话就会更有水准,能够一言中要害,让别人入脑入心。
第二步,就是勤于思考、全面总结。养成了勤于思考问题、多方总结经验的习惯,说出话了才能思维缜密,才不会言语偏激,对别人造成伤害。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要学会剪辑。幽默出口之前,一定要先经过大脑的过滤和剪辑,三思而后行出口。
二、不好的地方
周二早上读了50多页,也就是说把第一章读完之后,第二章读到一半就再也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
1、整本书如同一个笑话大集,只不过按照笑话的种类做了一些分类。如社交、职场、爱情等。但是笑话看多了味如嚼蜡,而且有些笑话的确很牵强,一点也不幽默。
比如第一章幽默的艺术,决胜必杀计,就有这样的例子。有一个学生是单亲家庭,父亲重病在身,身边需要人照顾,所以他上学总是迟到。班主任为此批评了他好多次。这天,他又一次迟到了,已经忍无可忍的班主任,终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冲着他劈头盖脸的一顿骂,生气之下甚至说出:“你给我滚回家去,把你的父亲叫来说明情况”的话来。
这个学生没有委屈的辩解,而是微笑着对班主任说:“老师,我不是哪吒,没有风火轮,滚不了。”
作者赞同这位学生的做法,说是学生聪明的给了自己和老师一个台阶下,缓和了紧张的气氛。之后,他把自己家的特殊情况仔细跟班主任一一说明,得到了老师的体谅。
我觉得既然这个同学多次迟到,班主任也批评了好多次,而且这次班主任是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发了火,学生这时还用这种不合时宜的幽默调侃,老师还不火更大,一盒粉笔扔过来!
2、太多的笔墨描写了幽默的功能作用,但很少有写到如何培养和运用幽默。(我只在第一章读到,如上)
这就好比一个人老是反复炫耀某样东西有多么好,却不告诉你如何去获得?那么时间久了你就失去了兴趣,关我何事?
3、第一章以后的知识点非常散乱,没有清晰的逻辑关联,作者也没有归纳总结,每章节的目录就是要点,没什么干货,一般是一个观点加一个幽默小故事佐证,没有更深入,浮光掠影的点到,自然勾不起读者的兴趣。
网友评论